让贫困户有事干挣到钱 有心劲奔小康 走进山东烟台市西刘村村委会的小楼,“亮身份、践承诺、比奉献”几个大字特别抓人眼球,大字下方是全村41位党员的照片,周围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事”:刘卫成参加村庄义务劳动两次 ,王桂林参加文艺汇演两次,王从朝积极调研考核,解决村庄环境问题……据了解,这是西刘村党支部开展的党员活动,每位党员都向全体村民承诺一年中必须要为村集体做到至少两件好事,在年终的时候大家一起来检查完成的情况。 驻村“第一书记”李吉巍介绍,这只是村党委工作的其中之一,“现在农村青年人口流失严重,基层党组织不健全,将这些先进分子集中起来,才能开展各项工作。” 思想凝聚在一起,扶贫工作才有希望 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是农村。针对目前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基层组织不健全、乡村治理失序的情况,烟台各级扶贫部门将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作为基层党建、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从2016年开始,烟台市已经实现“第一书记”在277个省定扶贫重点村的全覆盖。 莱州市朱桥镇西刘村是省定扶贫村。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吉巍。他介绍,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基层党组织,“把所有的党员组织起来,把村级班子的工作抓起来…现在村班子健全,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工作能开展起来,还建起了“党员干部联户网络”,每位党员负责6、7位村民。“从政策落实、产业推进,到家庭关系、儿女教育,只要群众需要的,联户党员干部就是第一责任人。” 基层党组织建起来,产业扶贫就有了抓手。基于很多贫困户是因病、因老致贫的情况,2015年西刘村引进了莱州旺海水产有限公司,村委会鼓励贫困户流转土地,到水产公司做些“剥虾皮、看仓库”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目前旺海水产公司带动周边贫困户和其他劳动力70余人。今年西刘村还通过市政府划拨的扶贫专项资金、村里自行筹措等方式,投资30万元建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可持续20年,每位贫困户都能从中获得固定收益。 烟台市产业基础好,各种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这种市场化的氛围下,通过产业带动扶贫攻坚的深入,不光是要在经济上、生活上帮扶贫困群众,更要让贫困户有先进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 当了34年村支书的陈松海在谈到扶贫工作时感触颇深。“脱贫的关键不能光靠给钱,关键是要改善农民的观念,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 记者在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的大户庄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园里,看到了一片忙碌的劳作场景,周围七个村庄的近两百名贫困群众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在这里,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已经形成常态化。每天下工后,合作社都会针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考核机制,即使对剪枝、打药等最基本的农业技能,也按照熟练程度和水平高低进行分档,级别不同工资也不一样,以此来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 自2015年以来,大户庄园先后六次从烟台聘请果业专家来免费为果农现场讲课、传授果园管理技术;每年年底还要搞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培训。目前,该合作社流转周边六个村约1万亩土地,以“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规划了以种植葡萄、苹果、猕猴挑为主的农业园区,带动周围6个村的经济发展,为117户贫困户、199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推进的良好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性化帮扶才够精准 从2014年到2016年底,是烟台市扶贫攻坚取得辉煌成就的三年。全市识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从88281户减少到6687户、贫困人口144135人缩减为34791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77个减少为208个。莱山区、福山区、龙口市和长岛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然而烟台扶贫人没有停留在既有的成绩上。据了解,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中80%属于老弱病残群体,大都丧失劳动力,因而帮扶难度大,返贫几率高。针对这一情况,市扶贫办在政策上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针对每位贫困户的情况,逐一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方案,从产业支撑、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兜底保障、爱心捐助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脱贫攻坚。 记者来到栖霞市观里镇宋格庄村村民周小学开的超市,他平时不光卖杂货,还负责村里的广播。周小学今年53岁,因小儿麻痹症从小落下残疾,要靠双拐走路。4年前,他突发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就在老周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观里镇政府和村里除了给他申请医保,还针对他的情况,帮他建起45平方米的平房,并资助他3000元开了个惠民小超市,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8000多元。周小学说:“政府照顾我的情况,根据我的自身条件让我上了个广播,为村民提供方便,自己生活也好多了。” 针对烟台市经济基础好,产业雄厚的情况,市扶贫办积极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衔接工作,即“两线合一”政策。要求以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计算方法为标准,统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收入计算方法,统一计算口径,全面理清贫困人口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实现低保与扶贫对象有效衔接,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救尽救。 立足产业用足品牌,致富才有不竭动力 品牌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升级,也是以市场化思维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体现。 烟台是国家级水果、水产品优势产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烟台苹果连续九年蝉联中国水果第一品牌。在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实行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拨付“三优先”。今年,全市实施苹果、大樱桃、核桃、出口蔬菜、特色养殖等品牌产业扶贫项目125个,覆盖省定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00人,基本实现品牌农业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实现“短期脱贫、长期致富”目标。莱州市引导后赵村、古村等8个省定贫困村整合土地1610亩,集中建设优质苹果无病毒矮化苗木示范园,当年实现脱贫增收。招远市金岭镇整合赵书策村等6个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土地,建起鲜食葡萄和矮化苹果基地800亩,打造一处生态农业园区,参与土地流转的87户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烟台农业资源丰富、产业链条长、三次产业融合度高,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突破产业界限,发挥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因村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帮扶贫困村培育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培植起莱阳市、栖霞市、福山区6个农村淘宝示范县,建设上线了农产品电商平台—烟台苹果网,480多家龙头企业开通电子商务。2016年烟台苹果通过互联网的交易额达到16亿元,仅通过“烟台苹果网”就有6.6亿元,烟台大樱桃2016年网上销售额达到3.9亿元,直接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实现网上销售自产农产品,获得收益。 同时烟台市还积极开拓农业观光旅游扶贫产,努力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着力打造集种养植、加工、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体。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60亿元打造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张裕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国际葡萄酒城,山东公路建设集团投资上亿元打造和圣休闲农场等,吸纳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实现就业1500多人次,莱州市初家村、昆嵛山保护区长岭村等9个贫困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休闲观光旅游村,实现贫困村、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