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种植的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未来有望解决整个非洲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镇种植了5公顷杂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样测产,得出的数据达到每公顷10.8吨,在当地,这是非常惊人的高产量。远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左右的产量。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表示,马达加斯加水稻发展最主要的困难和瓶颈就是缺少优质的种子,其次就是缺乏技术培训。使用杂交水稻种子,将极大地提高马达加斯加的水稻产量。
马达加斯加总人口近2500万,其中超过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本国稻米的产量却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威胁,每年需要进口大米四十万吨。
由于马达加斯加气候条件复杂,近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高原、半干旱四种气候,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胡月舫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并通过马达加斯加政府的审定。
据介绍,2007年以来,共有二十多位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累计推广杂交水稻四万公顷,增产稻谷十二万吨以上。
这并不是中国将先进农业技术带出世界的首次创举,但它让世界所有国家都看到了中国农业的力量。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农业产值从每年不到200亿美元猛增至如今的1万多亿美元,农业生产的繁荣使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20倍,营养不良人口比率降至约9%。
借助于政府对农业研发的有力支持,中国农业科学家培育了一些相当高产的新品种作物,比如更适合小农户种植、能充分适应当地环境的杂交小麦。相比普通小麦,它占地面积更小、用水更少、抗旱和抗病能力更强。这意味着拥有较少土地的农民,能够用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
中国农民不仅在适应气候变化,还成功地主动改善了种植环境。在过去15年中,中国有2000多万小农户引入了新的管理技术,既提高了作物产出,又减少了污染。他们还有效地降低了氮、磷排放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并且大规模退耕还林。
中国在农业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却毫不吝啬地将这些成功经验分享给需要它的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中国农业力量正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