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资讯

旗下栏目: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18
摘要:当洪水席卷大地,总有坚实的臂膀托起生命之舟。 当泥石掩埋良田,总有勤劳的双手开垦新的希望。 2023年夏,面对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的严重汛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为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挺身向前,千千万万人民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当洪水席卷大地,总有坚实的臂膀托起生命之舟。

  当泥石掩埋良田,总有勤劳的双手开垦新的希望。

  2023年夏,面对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的严重汛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为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挺身向前,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保卫家园顽强奋战。

  他们勇毅前行,生死以赴!他们意志如钢,坚不可摧!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牢记使命职责,他们义无反顾

  “我是警察,也是一名党员!”躁动的车厢内,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救援指挥学院副教授汤华清几句话,稳住了众人的心神。

  7月30日,K396次、Z180次、K1178次三趟列车被困北京市门头沟山区。约2700名旅客滞留车内,断水断粮。

  很快,七人临时党支部迅速组建,统筹保障食品供应,解决车厢排污问题。

  7月31日晚,装载6000份面包、八宝粥等救援物资的运输列车由于线路损毁严重受阻途中。

  8月1日上午,经过近4小时徒步,这些物资被党员突击队手提肩扛送入车厢。紧随其后,数百名抢险人员徒步赶到。

  “我们一定会救大家出来!”共产党员的承诺掷地有声。

  “迅速转移情况危急的旅客!”众志成城的救援一刻不停。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附近一段被阻断的铁路线上,中铁六局工作人员在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全力恢复交通。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铁路部门分批组织数百名抢险人员源源不断地送入生活物资;武警官兵徒步挺进落坡岭、安家庄火车站;4架运输直升机将救援物资投放到永定河河床上,3名列车员绑着绳索走下河堤取物资……

  三天三夜,全部旅客平安疏散。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2日,Z180次受困列车的旅客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官兵的帮助下徒步前往转运客车(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刚 摄

  “有些后怕。”列车员崔璐坦言,“但看到乘客的笑容,值得!”

  谁不怕洪水猛兽,谁不是血肉凡胎,但是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党员干部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7月29日下午,暴雨压阵,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元寺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婧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发出紧急动员。

  争分夺秒,全村158户村民分成7个自然片连夜转移,7月30日山洪暴发时,村域内百姓无一伤亡!

  “今晚洪水就到!”7月31日,天津发布红色预警,永定河泛区内人员立即转移!

  “有人没有?有人没有?”急促的敲门声在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邵七堤村响起。村党支部书记寇之明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

  到当天夜里,全村626人全部转移安置,“不落一人”!

  “把水库东南最低处打开泄洪!”

  8月2日深夜,洪水疯狂向黑龙江省亚布力镇兴业村的水库漫灌。

  刚刚在水库南侧奋战了两个小时的村党支部书记刚玉杰纵身跳进了挖掘机的驾驶室。

  一次、两次,机械几次掉进沟中,泄洪口终于挖成!此时水位离坝顶只差几十厘米……

  有战斗,就会有牺牲。当人民需要时,一个个身影在风雨中定格,誓言无声、义薄云天。

  “那里的情况我熟悉,我去!”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去!”

  短短几秒的珍贵影像,记录着他们最后的冲锋。

  她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反复踱步后走出楼道。

  他赶着步子走下楼梯,不时低头查看手机上的防汛信息……

  再赴火线,队友们默默把班长冯振的微信置顶。他的微信昵称叫作“逆行”。

  这位“90后”消防员用一个卡通消防员作为微信头像,背景是鲜红的国旗,右侧写着“我爱你中国”,左侧写着“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信念中的情怀力量,都化作无悔无怨;

  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印刻在人民心间——

  洪水肆虐,一个个咬牙扛起的沙袋,一道道暗夜里从手电筒发出的微光……

  “他们,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却在危难时刻选择逆行,以生命守护生命。”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守护家乡父老,他们奋战不息

  经过连日奋战,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沙窝村党支部书记魏江涛的双眼布满血丝,嗓子几乎失声。

  沙窝村有1300余人,今年的极端降水天气让这里成了“孤岛”。

  “洪水来得太快,很多平房被淹没,转移到楼房的老百姓寸步难行。”从8月1日起,魏江涛带领村干部连轴转,曾72小时没合眼,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

  有70多个无法转移的高龄老人留在村里了,魏江涛就乘坐冲锋舟,每天给他们运送物资。

  “绝不能丢下一位乡亲!”老百姓在哪里,共产党员就奔赴哪里。

  在河北保定涞水县,县乡干部翻山越岭,与汤家庄村群众一起,在湍急的河面上拉起一条“生命之绳”。48岁的村民许术宝依靠这条绳索,背出20多名被困村民。

  党心民心,万众一心!

  大喇叭循环播放疏导指令,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挨个胡同入户转移村民,镇、村的网格员各负其责……在天津,党员干部争当突击尖兵,网格化管理全部开动。

  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昼夜轮班值守巡查……在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基层党组织签署“军令状”,转移受灾群众有条不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3日,衡水市消防救援支队救援人员在涿州市码头镇沙窝村内开展救援工作。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武警官兵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深入受困群众所在村庄、小区、工厂等点位,逐楼逐户排查搜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星夜驰援的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抵,来自全国的救援力量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挺进。

  8月1日至2日,不到24小时,河北涿州这座小城增加了近1.7万个外地手机信令,有将近1万人从外省赶到涿州。经大数据测算,72小时内,陆续有超3万人从外地赶到这里。

  浸泡在冷水中,奋战了一天的武警战士吃几口干粮继续工作;行进在积水路段,怀抱着婴儿的救援队员小心翼翼移动着双脚……

  “我们经历过2021年那场暴雨,感同身受,想都没想就赶来了。”河南省焦作市斑马应急救援孟州大队队长刘勇说。

  解救群众,用肩膀作“梯”;保卫家园,把堤坝当“床”。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清北地区北围埝上,近万名抗洪抢险人员连续数个昼夜没有停歇。发现一处较大的管涌后,副镇长朱磊带头搬运沙袋。

  “终于扛过去了,乡亲们安全了!”来不及喝下一口水,朱磊又去巡堤了。

  随着东淀蓄滞洪区的启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党委书记郝庆水每天都揣着速效救心丸四处奔波。

  “任务越重越不能倒下,全村老少都指望着呢!”郝庆水忙完了群众安置,抢运了农资农具,这几天又在抢修子堤。

  整整10天,600多名干部群众24小时三班倒,黑龙江省依兰县红旗种畜场垒出1.5公里长的堤坝,紧临松花江的近万亩良田平安度险。

  望着乡亲们的笑脸,场长宋春哲也很欣慰:“这里本来是无堤区,这堤承载着我们的汗水,也见证着我们的坚守。”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重建美好家园,他们众志成城

  “一……二!一……二!”临近正午,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西茨村,几个青壮年泡在积水中,光着膀子,喊着号子,用力攥住抽水管往上抬,为村庄排涝。

  “好多人赶着回村帮忙。”村委会副主任马振伟竖起大拇指,“这就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底气!”

  防疫消杀、清理淤泥、恢复交通、通水通电、危房排查……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优势,始终站在抗洪抢险最前列,全力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古村落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所有地上排水渠全部堵塞,溽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淤泥的腥味。

  暴雨过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的村民正在犯愁,一支来自西城区的救援小分队出现在这里。

  救援队员平均年龄32岁,最小的仅有24岁。他们手拿铁锨、铁桶,一脚踏进又厚又重的淤泥中,搬石块、清垃圾、疏沟渠,一寸一寸地清理,一米一米地推进。

  村民们递上水,想问问他们的姓名。青年人笑答:我们的队伍叫“红墙先锋”,我们都是志愿者。

  雪中送炭,传递的是温情。守望相助,托起的是希望。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6日,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利用绳桥解救受困村民。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大型排水设备开始工作,看着农田里的积水加速排出,吉林省舒兰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副站长李文生顾不得擦掉满身满脸的泥水,又带着几个人钻进了另一片玉米地。

  “李站长因为中暑差点晕倒。”

  “李站长说农业生产耽误不得,现在要从水患里抢粮食。”

  ……

  救出一片田,幸福一户人。点亮一盏灯,振奋一个村。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5日,搜救队员在吉林省舒兰市七里乡受灾区域开展搜救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8月12日,国网哈尔滨市依兰县供电分公司红星供电所所长孙鹏带着一支队伍,挺进被洪水封锁的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丰南村。

  车辆无法通行,就换摆渡船;徒步无法进入,就用挖掘机。明知会遭遇次生灾害,也要全部下到村里;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把沿途损坏的电线杆全部换新。

  “灾后重建很多工作都要用电,还有两个村没供上!”孙鹏说着,又上路了。

  “被洪水淹过的水稻还能不能按时灌浆?”

  “洪灾过后,啥时候开始给稻苗补肥?”

  黑龙江五常的一场生产自救线上咨询会上,农业专家的耐心解答,为几十位水稻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8月13日凌晨,五常灾后首个粮食专列出发,690吨五常大米运往省外。

  稻米之乡升腾起新的希望,黑土地上澎湃着永恒的力量。

  任凭雨打风吹,他们的精神如旗帜,感召奋进。

  北京门头沟,受灾群众积极申请保洁、保安、维修、消杀、清淤等400余个以工代赈岗位,踊跃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1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因水灾影响无法从事原本工作的受灾群众组成清淤队伍,清理医院地下室的淤泥和垃圾。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河北涿州,24所受灾学校在社会各界支持下清淤修缮,通宵达旦,力争9月1日如期开学。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10日,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战士在涿州中学清淤。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吉林舒兰,62处安置点内的群众陆续返回家中,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8月7日,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组织党员突击队在吉林舒兰市七里乡清理路障。新华社发(刘洋 摄)

  各地党委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救灾重建工作,共青团中央组织青年突击队1.9万余支,发动青年志愿者234万人次投身防汛救灾工作;金融监管总局组织银行机构及时制定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截至8月15日,针对收到的16个受灾地区保险报案赔付及预赔付共计14.5万件、25.4亿元……

  在一处处洪水退去的村庄小区,一家家灯火亮了起来;在一批批重返家园的群众身旁,一双双援手传递温暖。

  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有坚毅的前行和忠贞的信仰。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定能战胜!

永远冲不垮的“堤坝”——献给投身抗洪救灾的勇毅前行者

  文字记者:吴晶、陈聪、屈婷、吴文诩、鲁畅、马晓成、曹国厂、杨思琪、陈钟昊、齐雷杰、邹尚伯

  海报设计:殷哲伦

  编辑:刘心惠、朱舜、徐亮、程昊、姜子炜

  统筹:郜新鑫、曹江涛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