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资讯

旗下栏目: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20
摘要:【编者按】 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各地追着春光赶农时。防疫不松劲,春耕不误时。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云端育苗,智慧机器人从中原粮仓到江南鱼米之乡,一大批高科技和新技术大显身手,带动新技术落地

 【编者按】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各地追着春光赶农时。防疫不松劲,春耕不误时。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云端育苗,智慧机器人……从中原粮仓到江南鱼米之乡,一大批高科技和新技术大显身手,带动新技术落地,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一幅幅“科技春耕图”正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安徽:卫星遥感信贷技术“虫脸识别”筑“天网”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安徽省蒙城县种植大户展示自己利用手机圈地情况。人民网杨赛君摄

今年,安徽春耕迎来了科技助手-卫星沉降信贷技术。这也是该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农户只需要拿着手机在地里走一圈,卫星遥感技术就能准确识别土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测算作物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

安徽省蒙城县的种粮大户郁凯是第九年参与春耕,他没想到,今天自己在手机上圈了自己种的地,天上的卫星可以观测到地块状况,几分钟的时间,他就获得了29万春耕贷款,而且免除另外2个月索引,可以用于购买化肥和租赁农具了。

据了解,今年春耕,安徽将在全国率先约会网商银行的此新技术,全省16个产粮大县的农户完全可以手机申请春耕贷款,通过后,至少获得长达60天的免息贷款,覆盖整个春春时节。

在安徽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科学家们正举着加装了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GPS定位和手机的“自拍杆”给地里的害虫们拍“写真”。机械研究所杜健铭博士说,“虫脸识别”几乎覆盖了所有农作物中400余种害虫的“相貌”,构筑了一张“天网”。

杜健铭介绍,“虫脸识别”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图片中虫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只识别害虫,系统还能识别庄稼的病害,结果也更准确。

江西: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26个人能种1万亩田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万亩农场,无人旋耕机在进行翻地作业。

3月12日,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的万亩农场展开了一场“智慧春耕”,无人旋耕机,无人植保车等相继登场,展示现代农业的魅力。据了解,蒋巷镇大田农社的万亩农场是江西首个“万亩智慧农场”,也是江西现代农业的重点示范项目,农场采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26个人就可以种1万亩田。

三月中旬正是早稻育苗的时间,在江西宜春市上高县荣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育秧”大棚里,农技人员在电子终端输入指令,设备自动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育苗床上,工作人员输入好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将大棚关闭一些时日,种子就会自动发芽。

卢勇说:“我今年承包了300亩水稻,我只要打一个电话,合作社那边就会帮我育好秧苗,到时候直接用机器插秧,我都不用操心。”

山东:“洋打工者”进大棚植保机器人高效作业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刘敏摄(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经青岛海关所属青岛流亭机场海关现场监管验放,3000只进口熊蜂通关入境,随后将被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检疫隔离,结束隔离后将投入春季大棚蔬菜授粉。

据了解,熊蜂是许多大棚蔬菜种植者喜爱的“洋打工者”。大大了解时间,人工,还有利于提高蔬菜的品质。据了解,此次进口的3000只熊蜂蜂王停止休眠后,可以发育成3000个蜂群,预计可授粉4500亩大棚蔬菜。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山东乃邹平市粮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明集镇解家村基地,农民用“智慧娃”植保机器人给麦田喷药。董乃德摄

在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长山等镇街等地,正积极进行科技春耕,利用大型节水喷灌设备,“智慧娃”植保机器人等现代农机进行高效示范作业,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以实现攻关项目的粮食生产绿色增长发展目标。

广东:20分钟1亩田!高科技装备齐上阵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马岭村70多亩的牧场里,一派热闹的农忙景象,只见一台台农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作业,一行人两寸来长的秧苗整齐地插播水田中,一亩水田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插秧。 ,除草,施肥,既省时省力又提高质量,农业农机高科技种田让农民朋友赞不绝口。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在广东台山汶村镇茭一村,工作人员启动农业无人机升空。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省春耕水稻机耕作面积将超1200万亩,各种机械装备45万台(套)投入春耕生产,植保/直播无人机超1500台。

在广东清远的连山县,这里的种植户开始尝试使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春耕生产。

马上进入早稻春播春种,连山县永和镇向阳村的村民唐兴越正忙着给300亩梯田安装智慧气象站,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这两个当地建设的数字服务平台可自主采集气象,环境,用药,施肥等生产数据,从大田里返回的数据经大数据中心分析后,可以帮助农户解决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某种农作物缺什么肥,有哪一类病虫害,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等。

广西:甘蔗春耕的“科技范”越来越足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耕种一体拖拉机。(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打响机清收蔗叶,无人机喷洒农药,拖拉机实现耕种一体……在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蔗春耕的“科技范”越来越足。

在当地的甘蔗地里,耕种一体的拖拉机在北斗导航系统帮助下开出一道道笔直的田垄。所属公司的流转近6000亩土地种植甘蔗,耕种,种,管,收各部门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负责人介绍,这些经过科学处理的蔗种,出苗率达90%以上,每亩地蔗种用量大大减少。

“长期以来,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当地蔗农与企业可能被占领。”一吨甘蔗价格约500元,一名工人一天能收约一吨甘蔗,人工成本超过150元,加上农药,化肥等扩展,所剩利润不多。”来宾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莫廷进说。

莫廷进说,目前,来宾市甘蔗的耕种,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65%,“双高” (高产高糖)基础耕作和管理基本实现机械化。

陕西:今年春耕少了“人气”多了机器

无人驾驶农机,卫星遥感……今年春耕有这些“神器”来助力

蔬菜移栽机正在作业。(来源:《陕西日报》)

走进陕西省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可以看到,今年的春耕少了很多“人气”,多了很多机器。

合作社负责人艾科平介绍,“制定发展规划,联系种子化肥的购买渠道,培训招聘人员,更新机械与设施……这段时间,每一项工作都是重中之重。”

伴随着大型旋耕机的轰鸣声,菜地里的土块破碎了,土壤变得松软。刚结束第一轮的翻土,旋耕,2架植保无人机就立即升空,进行施肥作业。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植保无人机盘旋到空中一米左右高度,装载在无人机底部的化肥均匀撒在田地里。等待蔬菜苗的移栽。

艾科平用蔬菜苗移栽栽子:过去一个人一天能栽一亩地,扩展80元。移栽机“上岗”后,一小时就能完成3亩地的蔬菜移栽工作,是人工移栽植的10倍以上,而且具有不伤苗,不漏栽等特点,较早人工移栽增产5%到10%。

为了提升蔬菜品质,合作社建起集温控,种植,水肥,自动物流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通过手机端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要素数据,控制大棚遮阳板,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

(综合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科技日报,陕西日报,广州日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
0

最火资讯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