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农耕种利润的不断下降,农民对于种地,甚至是承包土地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由以前的积极耕种、承包,变成了现在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不过,近期有一个重磅消息出台,那就是国家将进行新一轮的农业改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在清查土地“非粮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有网友疑问,种地真要致富了?
其实,多地出现的耕地“非粮化”,是一个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仅让农民背锅显得非常片面。而接下来对农业,尤其是土地的整顿,更是会直接关系大多数农民的利益。
现在国内农业生产,都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农业生产,存在产业链“断层”较大的情况,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化肥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增加农业种植成本的情况下,农民无法像工厂一样,将生产成本向消费端转移。
这也使得,在整个粮食供应体系中,农民虽然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最不具备干预粮食价格能力的群体。比如,面粉厂可以以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为由,来提高面粉价格,而农民却不可以以化肥价格上涨为由,来提高售粮价格。这种断层,便是造成土地撂荒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从表面上来看,社会投资虽然能够通过土地的相对集中经营,来大幅度缓解土地撂荒、种地无人接班以及农业耕种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但是,以经营性为主的社会投资,不仅难以保障“种地唯粮”,而且更容易形成价格垄断。
比如,近期“第5批猪肉收储全部流拍”(国家想收储猪肉,但没有人卖)的消息,已经表明社会投资一旦“一家独大”,那么对于粮食价格而言,很可能会面临被集中炒作的情况。届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再想吃廉价面粉和大米就没那么容易了。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农业产业链的“断层”,已经让大多数农民无力承担种地成本,同时,国内土地一旦由社会投资进行统一经营,那么很可能会形成价格垄断。而这些就是目前国内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农资成本和粮食售价之间的“二元制”,如果不能尽快被消除,那么种粮大户会进一步退出、普通农户也会进一步退耕,这对于粮食安全很不利。
对于种地问题,国家新政出台,即《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814号建议的答复》。
在上述《答复》中,国家明确表示,将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允许地方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与稻谷补贴的10%统筹用于扶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措施表明,随着农业经营补贴的“大转向”,接下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收益”,将会明显上涨,已经开办家庭农场的农民,这次很幸运。
除此以外,在上述《答复》中,国家明确表示,稳妥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这一措施表明,为了迎合近期社会投资者对于下乡承包土地的需求,接下来农村土地流转将会大范围开展。而这对于想要返乡创业或下乡创业的人而言,今年下半年就是包地良机。
面对农业新政的出台,农民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个是就目前的政策来看,土地的相对集中已经成为趋势,因此建议农民一定要保存好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是保障自己权益的基础。另一个是对于土地流转,农民有监督权,一旦发现受包方用自己的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建议农民要及时反映出来,否则土地很可能会被挪于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