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多年来,中国积极同非洲分享农业发展经验技术,支持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链建设和农产品贸易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共同制订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决定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就包括减贫惠农工程。农业合作为增进中非传统友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专家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好了”
有统计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经在华对非洲国家学员进行了系统农业领域培训近7500人次。同时,通过实施援非百名农业专家、援非农业专家组等项目,培训非洲当地学员5万余人次,在非洲国家建成23个农业示范中心,助力非洲农民减贫脱贫。
来自布隆迪布班扎省宁加村的年轻人埃夫拉尔·恩达伊凯杰是中非农业合作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9月,在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指导下,恩达伊凯杰开始试种中国杂交水稻。2019年2月,他种植的水稻产量从原来的每公顷3吨跃升至每公顷11吨,获得了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颁发的“大使丰收奖”。恩达伊凯杰一家的收入随之增加,他感慨地说:“中国专家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好了。”
考虑到布隆迪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在当地试点“一村一品”扶贫模式,并推广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带动示范村种植杂交水稻225公顷,平均增产1.3倍,增收4.6倍,当地142户村民全部脱贫。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对此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为非洲减少贫困、消除饥饿、保障粮食安全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卢旺达,中国援助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11年正式运营以来,仅菌草项目就培训了超过5000名农技人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6万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农业专家参观该中心,并对其成果给予高度赞赏。卢旺达农业委员会主任帕特里克·卡兰古瓦表示,中国农业技术援助为当地创造就业、提高收入等作出重要贡献,有效推动了包括卢旺达在内的非洲国家减贫脱贫,“期待非中农业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中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应对贫困挑战。通过借鉴中国扶贫经验,许多非洲国家减贫脱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肯尼亚国际关系研究学者阿德希尔·卡文斯表示。
“中国技术助力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
2021年12月15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在海南省海口市为首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授牌。首批挂牌的其他3家联合中心分别位于江苏省、四川省和陕西省。这些联合中心在热带作物、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旱作农业、防沙治沙等领域各具特色,能够有效对接非洲各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业发展需求。
“联合中心项目从宣布到落成,用时短,效率高!”赞比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文森特·姆伟瓦表示,赞比亚有很多农业技术人员在中国接受培训,回国后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骨干人才。“联合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和知识,促进技术普及,惠及更多非洲国家。”
“经过联合中心的培训,广大非洲农民能够更好地扩大生产、建设农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非盟驻华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表示。
悬停、转向、间歇性喷洒、定时回收……在距南非开普敦约200公里远的克兰威廉农场,农用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为农场提供无人机技术支持的南非“综合飞行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德科思特对本报记者表示,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公司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技术助力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
苔麸是埃塞俄比亚重要粮食作物,但因种子极小,播种、收割和脱粒过程机械化难度大,产量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埃塞俄比亚农业部与中国农机院合作,联合研究攻克当地土壤黏性大、作物易倒伏、种子颗粒小等难题,研制出人力、畜力及柴油动力等多类型苔麸机械化产品。目前,由中国农机院研发的苔麸专用播种机、收获机、清选机等已用于当地日常农业种植。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官员赞叹:“这是埃农业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非洲农户和中国消费者都能从中获益”
近年来,中国自非洲农产品进口增长迅速,中国目前已是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国,超过350余种非洲农产品、食品可开展对华贸易,中非农产品贸易稳步增长。同时,在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双方贸易渠道和平台持续拓展创新,截至目前,中国与23个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签署双多边农业合作文件72项。
在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框架下,中国将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推动检疫准入程序;积极拓展新兴合作领域,借助中国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升非洲农产品在华销量……
日前,湖南厚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拿下坦桑尼亚对华开放腰果出口后的“第一单”。据公司驻外采购负责人伊格泽维尔介绍,企业拍下的400吨高品质腰果将从坦桑尼亚直接运至中国。这种直拍直采模式省去了以往需途经第三国的繁琐工序,运输时间可缩短一个半月,成本可降低20%左右。仅湖南省,目前非洲农产品进口产业链已涵盖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6种农产品;在浏阳、岳阳等地,各具特色的非洲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中非线上贸易平台持续助力非洲农产品走向中国市场。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义乌全球创新中心—卢旺达数字贸易枢纽2019年10月建立。两年多来,借助该平台,非洲的咖啡、茶、蜂蜜、鳄梨油等特色农产品摆上了中国超市的货架。平台客户服务经理艾琳·杜萨贝表示,我们与中国电商平台深入合作,将卢旺达农产品供应商和中国买家联系起来。
卡文斯表示,互联网科技正在为非中农业合作带来更大机遇,助力更多非洲农民摆脱贫困。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认为,随着非中农业贸易渠道和平台的拓展创新,以及更多便利化举措的出台,必将有更多非洲农产品直销中国,“非洲农户和中国消费者都能从中获益”。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3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