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又称杨陵,因为隋文帝杨坚的墓在这,而得名。位于西安以西80公里,陇海线穿过。
杨凌历史悠久,《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杨陵成为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有共有10家农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农林水方面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
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杨凌视察,看到杨凌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落后只是落后的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为了稳定人才,发挥农科教优势,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岚清同志的亲自推动下,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陕西省与国家14个部委(现已调整增加为19个)共同领导和建设,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力度,聚集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完备创新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西 农979”小麦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近一 亿亩;“秦优7号”成为我国“双低油菜”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金棚系列番茄品种连续10年被 列入粉红番茄主栽品种名录;在牛 羊良种高效克隆繁育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杨凌已跻身世界前列;“杨凌农高会”区域品牌价值达到871.19亿元,“杨凌农科”区域品牌价值达到818.58亿元……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持续扩大 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 杨凌示范区会同各国有关部门,已经建设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 区,其中: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已开展了小麦、玉米、油料等6大类 45个品种引种试验和筛选,这些项 目成为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重点推动建设的双边合作项目;2015年,杨凌澳大利亚畜牧养殖示范牧场在墨 尔本建成投用、杨凌示范区德国食用菌产业园动工建设。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四大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之一,杨凌示范 区承担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农 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的重要使命。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杨凌示范区累计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农 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400余人,培训 涉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节水灌溉等11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