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绿水青山 农民吃上“生态饭”
--兴文县退耕还林生态经济双丰收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面积1373平方公里,总人口4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5.26万人,占总人数11%。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兴文县严守生态底线,发展绿色产业,因此赢来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59%,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探索出了一条绿色转型新路。
石海镇银方山1999年度退耕还
造就一片绿水青山
银方山林区位于兴文县石海镇大雪村、和平村、兴晏村境内,与大坝苗族乡、仙峰苗族乡接壤。主林区面积近8665亩,辖16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1800余人。
石海镇林业站站长杨键告诉笔者:“想当年,银方山一带由于川、兴两厂磺烟熏损的历史原因,多年寸草不生,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及退一还二工程以来,当地老百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造林,目前已经形成连片近万亩的林区。当地老百姓多年来严重缺水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多年来大雨垮大岩、小雨垮小岩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危岩监测点从原来的7 个减少到了现在的2个。”以前的荒山已变成了现在全县的重点林区,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有效的保护了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农民吃上“生态饭”
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兴文石海的东大门、距景区前洞2公里的红鱼村也是退耕还林的主战场。凭借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契机,依托石海景区和自身特色产业的优势,以红鱼河谷聚居点为中心,石海镇着力打造以柑橘为主的产业发展基地,现已连片发展柑橘种植5000余亩,其中塔罗科血橙3300亩、无核橙1000亩、椪柑500亩、不知火200亩,年产量600至800余万斤,共176户(贫困户20余户),600余人种植(贫困人口80人),收柑橘500万余斤,农民实现收入750余万元。石海镇自2016年成功举办“首届兴文石海红橘文化旅游节”以来,共举办四届红橘文化旅游节活动,鼓了果农的钱袋子,增强发展柑橘产业的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石海红鱼柑橘知名度,促进了石海镇全域旅游的发展。
“我们这里种植柑橘有三十多年了,退耕还林之前柑橘种植少,产量不高,是退耕还林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我们家栽了十多亩柑橘,去年采摘柑橘四万多斤,柑橘平均一元一斤,算起来这一年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水土流失这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红鱼村村民袁登秀说。
石海镇红鱼村柑橘基地
红鱼村结合已发展成规模、品种优良的柑橘产业,推出柑橘果树认养活动,去年共认养柑橘100余棵,让城市里的朋友们,体验果农的生活,感受收获的喜悦。
现如今,山上松柏葱郁、山间道路林荫、山中花果飘香、山下林果环绕,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展现出一个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象。
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于1999年开始启动实施,是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修复工程。我县自启动以来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任务29.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面积14.1万亩、荒山造林14.9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涉及15个乡镇,236个村,农户5.8万户,22.48万人,其中涉及贫困村38个、贫困户1919户6964人。
其实,银方山和红鱼村的变化只是兴文县退耕还林成效的一个缩影。20年来,兴文县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宣传,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向农民兑现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增强了退耕农户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接下来,兴文县将继续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山青水绿民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