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一条微博刷屏了,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快要被灭了!
满天飞沙,大漠苍茫有着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又称为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和内 蒙古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
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黄沙曾让陕北人民尝尽苦头
在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
解放初期,全市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沙区仅存的165万亩农田也处于沙丘包围之中。
▲ 点击 购买
390万亩牧场沙化、盐渍化、退化严重,沙区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由于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 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当地有句顺口溜,“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袄四季穿”是陕北大地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66岁的定边县“治沙英雄”石光银回忆说,小时候无边无垠的黄沙梁上,西北风从早刮到晚,村里的几亩“跑沙地”是“光下种,不捉苗,种一葫芦打一瓢”,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陕北治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 沙漠变成绿洲,可以说是逆天改命,这个了不起的壮举,用信念谱写了人定胜天!
陕西省是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阻止西北风沙东越南进的重要防线,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风沙源。
然而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99%都集中在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北榆林。
可是毛乌素沙漠,并不是天然沙漠。甚至在5世纪(魏晋南北朝),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居住着游牧的匈奴民族。
一面是牧民不加节制的开垦,一面是民族间战乱的冲击。人类的活动痕迹破坏着大自然。终于在唐朝时期,毛乌素变成了一块小沙地。
然后就像传染性的牛皮癣,沙地一点一点扩大,草皮被一点一点无情吞噬。
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逃走,去下一个草原继续放羊,不就好了吗?
陕西榆林也曾逃了三次。
半个世纪前,这里的人们一出生便要忍受沙灾。
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反过来冲击着房屋和人群,眼里嘴里满是沙子,正常!
可是洗澡早就成了奢侈,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
一旦出门,就要用铁锹击碎堵住大门的黄沙,摇摇晃晃的小屋一不留神会被沙暴活埋。
▲治沙英雄殷玉珍的住所
这样的沙尘暴还会蔓延到北京、 上海、天津、南京甚至日本,荒漠化这把利剑早已指向每个中国人的咽喉!
几亿年形成的生态系统被几百年的现代文明破坏,想用几十年把它恢复,谈何容易 !
那些在治沙一线的 “愚公” 们
但是淳朴的西北农民,
首先受不了了:
“宁可治沙累死,
也不能叫沙漠欺负死!”
牛玉琴,
当年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
却用驴驮、用肩扛、用手挖,
硬是顶着狂沙种下一棵树。
又带领村民种下2700万棵!
把7300公顷黄沙变成了绿洲,
把风沙逼退了10公里!
殷玉珍,
用家里最值钱的羊换回600株树苗,
掏粪干活不要钱只要树苗,
倾家荡产也要治住沙魔!
种上被吹倒,吹倒再种上,
背苗、扎林、剪枝,
为种树赌上了全家性命。
32年,7万亩沙地被她种成了绿地!
石光银,
用84只羊换3000亩黄沙的绿化。
历尽挫败不气馁,坚守30年,
治理了30万亩荒沙,
种下4000万株树木,
把沙漠变成了良田!
石述柱
入 党时,他发誓:
“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一句承诺,一生奋斗。
他组建了村里的青年团员治沙突击队
还不断改善治沙方法,
在治沙一线一待就是33年!
王有德
这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局长
带领干部职工以
“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
用了40年,
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
控制流沙近百万亩,
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
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
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
这样的名字还有千千万万个。
乌云斯庆、王果香、边兆芳…
千年毛乌素沙漠,
40年变绿洲。
正是千万中国人民,
用双手,
一个坑一个坑固沙,
一铲子一铲子种树,
搭上半辈子光阴和性命,
创造的生态奇迹。
图片还原真实的毛乌素沙漠
1959年,国家终于也下定决心,誓要把沙地治理到底。197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启。
科学和技术来了,农民才明白,光种树没用,得先固沙。还得引水拉沙,否则树苗活不成。
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陕西省开展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也使沙漠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治沙一线榆林市以及毛乌素沙漠位置
地处防沙治沙第一线的陕西省榆林市,60多年来持续开展大规模“北治沙、南治土”的治沙造林运动,将全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建国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
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由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转变,陕西的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进了400余公里。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现在充满植被 几十年的治沙,就是几十年的寂寞。在荒无人烟的广阔沙地,枯燥、单调、重复的工作,治沙英雄们用坚持来扛。 甚至偶然发现沙地上有一个脚印,要用脸盆扣住,端详好几天,当做有人陪着。
付出换来了回报,坚持换来了胜利。从前,只有低矮的灌木能存活,那今天的毛乌素怎样了呢?
▲榆林市榆阳区榆溪河公园(2018年8月2日无人机拍摄)。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年逾九旬的郭成旺(左)的孙儿郭建军抱着老人1984年栽下的一棵树,当年的树苗现已长成参天大树(2018年7月31日摄)。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新建村绿色包围中的农家小院(2018年7月31日无人机拍摄)。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榆林市镇北台(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
▲汽车行驶在榆(林)靖(边)高速公路上(2018年8月1日无人机拍摄)。穿越毛乌素沙漠的榆靖高速,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
树木葱葱郁郁遍布城市,谁还记得这里曾经黄沙漫天。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谁还记得这里曾经荒无人烟。
飞鸟肥鱼屡见不鲜,谁还记得这里曾经寸草不生。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有了科学配比的沙土农田,有了成群结队的牛羊,
这水光山色,哪里像沙漠,反倒像世外桃源、塞上江南。
这一次,
勤劳的中华民族,
真的鼓舞了世界。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
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
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毛乌素沙漠的绿化,
告诉了我们,
人类靠自己的双手,
一代一代的坚持,
真的能为自然的惩罚,
做出一点弥补。
真的能把被破坏的环境,
拯救回来一点点,
哪怕只是一点点,
也足够振奋人心!
新中国68年的治沙探索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带动,更离不开沙区人民与沙漠、与贫穷抗争的坚韧。
他们之中,有些人出名了,被评上了“治沙英雄”,还有更多的人,仍在默默地,用一棵棵小树苗在沙漠里为自己写传。
请允许我们向那些著名的“治沙英雄”
以及还没有来得及认识的“治沙英雄”致敬!
为这项生态奇迹和治沙英雄 点赞!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科学的理论,
终能力挽狂澜、全力回天。
这样的盛事,一生见证一次,
已足够震撼。
这一次,
我们真的可以,
毫无负担地骄傲一回:
中国,
做了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前人的功绩,我们要铭记;
后人的福祉,我们来创造。
只要有 关注,就会有希望,
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