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党政机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样几句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县一级党政机关的大院,老一代执政的头30多年,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出……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社会矛盾的加深,很多机关大院都有了“铁甲卫士”,据说这是一个专门从事“看门护院”的公司。高高的围墙、坚固的大门、威武的门卫……没有点熟人关系,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有点地位的人也休想进入党政机关大院。至于机关大院里的停车位,机关大楼里的卫生间,院外的老百姓更是休想使用,就算你憋到快要尿到裤子里也只能“望厕兴叹”。然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河北省正定县的党政机关大院“打开”了,正定的老百姓发现政府各机关事业单位都把围墙、篱笆拆除了,院门也全都打开了,社会上的车辆可以自由免费停放在政府机关的院里。与此同时,正定县城内所有停车场也实行免费开放;马路牙子全部被抹平,方便居民、游客路边停车。据了解,该举措使正定县城免费车位增加了12200多个。而且,所有单位的内部厕所都对外免费开放。老百姓到党政机关办事也方便了,当地群众对此拍手叫好。而《人民日报》针对正定县的巨大变化也发出声音称赞说:“墙推倒了,就是桥”。
老实说,过去在一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是服务行业的窗口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群众来办事,虽然不是“过五关”那么难,但也十分的麻烦。有时候,一件原本很简单的小事情,不跑个三趟五回的办不成。就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个“光明区信访局”,信访窗口不高不矮,让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能弯曲着腿半蹲着。老百姓在信访窗口十分难受,只能草草地反映问题,回到家后休息多天才能恢复。而类似电视剧里的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有些领导在思想上和作风上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甚至发展到害怕与群众打交道,害怕接触人民群众。有些领导身上党的宗旨意识日益淡漠,堂而皇之地摆起了官架子,一张嘴就打着一副官腔,浑身散发着官气。毛主席早年批评说,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不难想象,这样的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有多么的反感。一道道大墙和栅栏挡住了外面的群众,也挡住了民心和信任。正定县党政机关推倒了这样的大墙和栅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狠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推倒了党政机关的院墙,仅仅是恢复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的第一步,我们还要紧跟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推倒横亘在人民群众心头的那道“心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永远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的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45年4月24日,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2013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什么是优良作风?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借助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河北省正定县提出“古城新韵,自在正定”的口号,让居民享受到创建文明城市的红利,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拆除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大院的院墙,就等于和人民群众搭起了一座“连心桥”,让人民群众再次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正定县委就曾经出台过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正定县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在大街上摆张桌子,接待群众,倾听民意。那种鱼水情深、亲如一家的场面,时至今日还让正定人怀念不已。如今,正定县又把丢失了的老传统重新捡拾起来,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更值得在全国各地大力提倡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