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凌
“我们村是国家级高台‘马社火’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农家乐举办各类‘体验经济’旅游,穿古衣、画花脸、骑大马,变过去的文化活动为游乐项目。去年夏秋季节每月接待外来游客3万余人,创收达20多万元。”宁夏隆德县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这样向记者介绍文化扶贫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近两年,宁夏筛选贫困地区先期扶持的重点文化企业34家,先期支持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5个,加大贫困地区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开发力度,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回族医药、回族服饰、剪纸、刺绣、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企业。
“扶贫贵在扶志”!随着各地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时期,宁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强“文化扶贫”,致力拔掉58万困难群众的“穷根”。
“文化事业长远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阮教育介绍说,尽管宁夏是欠发达省份,每年自治区财政预算中还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建设的投入。近两年来,宁夏启动建设南部山区八县一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和丝绸之路展览馆建设工程,新建27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示范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0个示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00个农民文化大院建设,实现70%以上的贫困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完善。截至目前,为了强化西海固特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整合各类资金累计投入42630万元。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雷忠介绍,为了能让文化扶贫工作更接地气,2016年在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10大类活动的基础上,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600场以上。
“文化给力谈何容易!既然文化是软实力,我们要善于抓文化、用文化,让它在扶贫攻坚的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永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