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业还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近期希腊、西班牙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汇率的持续波动,又令各国纺织制造商再次绷紧神经。与之相比,一轮又一轮的原材料涨价风潮对纺织业的冲击更为迅猛、直接,这股涨价风潮几乎蔓延至纺织行业的所有原料领域甚至是终端市场,以棉花等天然纤维为代表的原料价格已经逼近十几年来的历史最高位。这场原料危机对国际纺织市场的震动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多重因素推高原料价格
当终端市场的需求趋旺恰逢上游原料多年来的持续减产,供与需的大幅失衡便使得这场原料危机一触即发。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带动的就业率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支出逐渐增加,不少消费者对服装类日常消费品进行“补给式”采买。据法国统计局(INSEE)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制造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在内的经济综合景气指数今年3月达到了91点,已经连续10个月维持好转趋势。同时,欧盟委员会公布的3月欧元区消费者信息指数也有轻微回升。在欧美市场,优衣库(Uniqlo)等服装零售品牌的大卖,映证了金融危机后,消费者对棉、毛类性价比高的商品的偏爱。
与终端市场的“暖意”相比,上游原料市场却遭遇“寒流”。除去气候等原因,天然纤维行业持续10年的价格低企所触发的产量缩减逐渐渗透至供应链。
据了解,目前非洲棉花产业的形势非常严峻,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尼日尔、中非共和国的棉花产业已基本消亡。据非洲棉花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非洲棉花年产量逐渐从204万吨降至117.5万吨,降幅达42%;棉纤维年产量从120万吨降至43万吨,降幅达64%。金融危机爆发时,国际棉花价格下跌,而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更导致非洲棉农入不敷出,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纷纷减产或转产。
在世界第一大羊毛生产国澳大利亚,受近年来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牧羊场场主将注意力转向饲养肉用羊,提高了羊群中羔羊的比例,因此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也在持续走低。国际市场上,羊毛价格从2008年起一路下跌,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羊毛价格暴跌,更极大地挫伤了澳大利亚牧民饲养产毛羊的信心。2009年,澳大利亚的羊毛年产量创下了20多年来的最低值。
各国纺企忙自保
面对纺织原料产量持续走低、价格一路高企,各大纺织原料消费国和生产国正上演着一场“脸谱秀”,在或焦虑或无奈的同时,他们也在采取各种方式化解原料紧缺所带来的影响。
孟加拉国政府正在考虑直接进口一些非洲国家的棉纱,以遏制最近棉纱价格的突然上涨。孟加拉商务部部长法鲁·克汗(FarukKhan)还提议成立一个原料仓库存放棉花和棉纱,以保证该国梭织面料和服装生产商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这些原料。
在另一大棉花消费国巴基斯坦,因众多纺织厂棉花库存严重不足,今年需进口约300万包棉花,以满足纺织生产需求。据悉,巴基斯坦棉花生产量预计将从去年的1130万包增长至今年的1270万包,但与1550万包消费需求的差距仍然很大。另外,由于印度近期颁布了棉花出口禁令,自西非、美国、巴西等地进口的棉花7月才能运抵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使得巴基斯坦纺织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原材料短缺危机。以目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约为每磅0.85美元至0.9美元的价格来计算,巴基斯坦进口300万包棉花将花费9亿美元至10亿美元。
印度某纺织界高官日前透露,为了继续保证国内的棉纱供给,印度旁遮普邦和哈亚纳邦的植棉面积有望增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