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我校科技创新大会在西校区隆重召开。会议上介绍了《“十四五”学校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中国农业大学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改革若干意见》的重点内容,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我校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调动了全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科技创新中有哪些优势?“十四五”期间将在哪些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重点布局?将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记者专访了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教授。
记者:如何评价此次学校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意义?有何总体感受?
高旺盛:首先,这是一次在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确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提出了新要求,对下一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行了全面部署,时机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二,这是一次着眼战略全局谋划推动工作的动员大会。此次会议是对全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总动员,体现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坚强有力的领导。面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艰巨繁重的科技创新任务,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排头兵,如何能够在新发展阶段,举全校之力为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优势、展现新特色、作出新贡献,需要积极动员、凝聚人心、增进共识。
第三,这是一次开拓创新务实改革的大会。会上提出即将发布《“十四五”学校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中国农业大学关于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这将是“十四五”期间推动全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校提出了要围绕“八个重点领域”、组织“八个专项行动”总体部署,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可行性。同时,针对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在创新模式改革、团队建设、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出台九条创新政策,对于推动学校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您认为我校在科技创新中有哪些优势?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要求相比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高旺盛:从学校优势来讲,我个人认为:一是作为百年老校,具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创新文化优势。中国农业大学长期秉承的“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代代农大人接力前行,从中孕育出不同时期的新的精神亮点。校训的文化传承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农情所决定,也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根本所决定,新时期农大人要牢牢把握住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守正创新,把以校训为内核情系“三农”的优秀创新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二是学校有较为完善的创新基础条件优势。创新条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野外台站、各类创新平台等等,还包括设备资源和创新人才资源。综合来看,我校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样一个优势基础上,学校应该能够产生出更有质量、更具分量的科技成果。三是学校在不少领域具有科技创新优势。近年来,学校在玉米育种、小麦育种、园艺种业等植物科技领域,在生猪、蛋鸡、饲料等动物科技领域,在耕地保护、绿色农业、稻瘟病防治、蝗虫治理、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科技创新优势,还在特色的农业机具、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业等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行业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分子育种、智慧农业、营养健康、全球农业等新型研究领域上也不断创造新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整体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与国家赋予的更高历史使命的要求相比,学校在以下几方面还需继续发力。一是缺乏顶尖人才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竞争的核心根本是人才,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创新成果。尽管我们现在已有这样的顶尖人才,但是总量不足,特别是缺乏国际公认、有学术地位、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国际型大师级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这是衡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所以学校在培养顶尖、战略型人才方面还需下大功夫。二是缺少自主独创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还没有如当年黄淮海治理、玉米农大108、农业高产吨粮田等具有重大贡献、重大应用价值、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重量级科技成果;在基础研究前沿创新领域,我们缺少在国际上原创的突破性成果以及产生重大影响的高质量论文。所以,学校要进一步确立“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思路,“顶天”就是要在农业生物学、智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营养健康等重大前沿理论创新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立地”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面向农村、地方、产业、企业发挥科技力量,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有待提高。学校要抓住新一轮国家部署重大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动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努力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或技术创新中心、野外台站,大数据中心等平台基地的建设。学校应该把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谁拥有一流创新平台基地,谁就能聚集一流人才,谁就能够创造一流成果。四是科技的社会服务贡献度还不够高。近几年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好成绩,但与完成高校职责使命来讲还存在差距,最主要就是学校“走出去”力度不够、政策配套不足、考核机制不健全。建议学校要以政策改革为导向,进一步拓展科技服务的空间和领域,特别是要强化面向全球农业的合作与服务,全方位提高科技服务贡献度。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在哪些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重点布局?
高旺盛:我认为,“十四五”期间,我校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我国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总要求,把中国农业大学要努力打造成为世界主要农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发展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基础前沿创新的策源地和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从布局重点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生物育种方向,要抢占玉米、小麦等生物育种前沿卡脖子技术的创新高地;二是在绿色农业方向,要领先开展绿色生态循环低碳的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三是在耕地保护方面,要领衔开展以黑土地为核心的耕地保护重大技术创新;四是在现代养殖业方向,要领衔开展健康养殖、新型饲料、疫病防控等的技术研发;五是在数字农业方向,要在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智慧农场、无人农业等新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六是在营养健康方向,要开展营养学、医学与农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和新型技术产品研发;七是在社会科学方向,要拓展和深化乡村振兴、全球农业、贫困问题、农村基层党建等重大问题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成果。
记者:您对深化学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改革有何建议?
高旺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成效巨大,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破解难题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要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学校要围绕融合创新、联合创新、融通创新、开放创新的要求,改变目前还存在的如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交叉难度大、各自为战、小而全联合少、科技成果共享难等体制机制问题。从我本人近10年在科技部和新疆科技厅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经验角度来看,初步考虑提出以下科研组织制度改革路径以供研究参考:
一是试点校内创新团队负责人制。对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项目公开选拔一流负责人,给予项目负责人人才引进、经费分配、成果贡献评价等自主权,以助于把分散的力量围绕共同目标聚集一起开展创新;
二是试点开展校企联合创新团队制。“十四五”期间企业将会在科技研究方面必将加大投入,要发挥我校的研究强项,出台新政策,鼓励以企业主导、企业出题、企业投入、共建创新团队参与研发的新模式,探索成果共享、风险共担、校内外同等考核等新机制;
三是推动校地联合项目创新团队制。“十四五”期间各地政府的科技投入必将大幅度增加,要推进以地方需求为主导,鼓励学校研究力量主动走出去,联合地方力量共同组织承担地方重大科技项目,推进校内科研绩效考核同等配套、地方科研项目与等同于国家项目同等对待等政策改革;
四是试点推行国家级平台基地项目负责制。应该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野外台站以及农业部、水利部、国土部等部级平台基地资源配置,以平台基地负责人或学术团队名义组织项目,进一步促进项目、平台、基地、人才一体化运作。
总而言之,学校深化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围绕创新人员自由流动政策、完善成果共享共有机制、改进工作量考核机制等核心政策大胆改革,只有将机制改革放在优先地位,才能组建一流创新团队,才能实现创造一流科技成果的目标。
记者:学校相继发起成立的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会对推动学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高旺盛: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这在学校科技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对学校来讲,最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能够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软实力,利用平台能够推动学校更多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多关注前沿热点问题与战略问题,进而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战略咨询和研究;二是能够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把农大所想所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通过平台发出农大声音,进而引起上级部门有关领导和世界各国的关注;三是提升农大在国家科技战略研究中的地位,如今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清华、北大等综合性大学都有科技创新相关的智库机构,组建我校的智库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此方面的不足。对于国家科技创新来讲,一是在整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体系当中,需要一个由大学为主构成的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平台完善智库体系;二是可以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带出一支队伍;三是可以为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化决策水平提供重要的决策咨询建议。我期待着在各方面支持下,我校在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方面能够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