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有被惊讶到,老家在西部农村,并不富裕,进村的公路,以前被拉煤的货车压得坑坑洼洼,这条沥青路都是今年新修的,现在居然要通天然气。以后,不仅厨房变得干净、敞亮,做饭也更方便。
更让人惊讶的是,吃过饭在村里闲逛,发现来了很多小轿车,听说这是来摘草莓的。原来,村长的儿子家明以前在上海学农业,现在回来创业办大棚种草莓。本来1月才成熟的草莓,他的基地里12月就能吃到。
跑去大棚一看,还真有门道,家明正在操作一台标注室内温度、湿度、土温、光亮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的机器。听他讲,有了这个东西,随时可以调节大棚里的气候。
这一幕幕,让人欣慰。国家大力完善农村基建,吸引年轻人返乡发展,农村才看得见希望。在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约有5.12亿,但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2.79亿人。也就是说,有近半的农村劳动力流失。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力量聚焦到农村,这种情况在逐渐好转。之前看过报道,广西的江文毅、张丽梅夫妇,本来在广东从事农贸批发生意。2012年,江文毅发现老家的百香果商机广阔,决定回去开网店卖百香果。
后来,夫妻俩生意越做越大,还把店铺开到网上。最高峰时,江文毅的店在网上卖出700多万的销售额。互联网卖货方便,百香果价格也开始稳定增长,附近几个镇的果农也把百香果拉来交给江文毅帮忙。
最近还看到,广西南宁有个叫刘闯的徐州小伙,把当地沃柑拿到拼多多卖,每天订单稳定在2万单,高峰时候有3万单,相当于135亩的产量。因为他,南宁的水果打破了地域限制,以前只能卖到周边,现在是做全国的生意。
行情不好的时候,刘闯还溢价收购农民的柑橘。随着生意的做大,仅打包装箱这些工作,他的工厂平时就需要50人,忙的时候要100人。一位打包阿姨坦言,仓库每个打包工每天可以挣400元。
不得不说,这就是年轻人返乡发展的好处,他们在外走南闯北,比普通农民更有见识,也更容易接受、学习互联网等新技术。有了这些人,农产品从“种”到“卖”,都比以前更加科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返乡留乡农民工已有1800多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他农民工也通过公益岗位兜底或打零工实现就业。
这下终于明白,为什么袁隆平呼吁更多人投身现代农业。因为中国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而是机械化、智能化、电气化并存的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