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农村改革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按照现在正大力推行的城乡融合等国家政策以及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5年,农村很可能会迎来一次大变革。
为什么会这么说?首先,农村现有的农业经营模式,确实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据专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主粮缺口或将达到2500万吨左右,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饭碗,农业改革是唯一出路。其次,依照现在的农村发展情况来看,目前这一块短板还亟需补足,农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还亟需完善。
不过话说回来,农民已经做出了足够多的贡献,在吃饭问题上,农民的辛苦汗水保障了近14亿人口的口粮;在国家建设上,农民又以农民工的身份,支撑起了国家“基建狂魔”的称号以及城市的正常运转。因此,未来农村在进行改革时,农民自身出路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以惠民之策,安民之心,也是国家的下一步行动方针。
我们在研究未来农民的出路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对农业和农村,进行大力改革。事出必有因,知因才知果。也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个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这3方面。
其一,从农业利润和劳动力方面来看。首先,随着农业投入成本的连年提高,农民现有的种地收入正在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依然占据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农业经营利润确实在不断压缩。
其次,农业劳动力快速减少的问题,也正在变得越来越严峻。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的劳动模式依然是“半工半农”,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个人生活而言,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未来随着农民的后代逐渐抛弃农业,那么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模式也将彻底由“周期性”往返,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缺失。
其二,从农村老龄化方面来看。据专家预计,到2025年,农村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5.3%左右,也就是说,农村未来将会进入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龄化阶段。而农村老龄化会带来两个直接的问题:农民的收入和养老问题。用一个50后农民工的话讲:“我老了,已经快干不动了,也许我们就是最后一批农民工了。”因此,未来农民的收入和养老问题,也将会被直接端上台面。
其三,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面来看。目前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换血”,由现有的“小农经济”模式,转变为包括“集约化”农业在内的新型农业模式。以期能够将新型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模式,运用到未来的农业生产当中,使未来的农业,在利润、质量和产量上,都能得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过,在农业模式进行“换血”之前,首先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人多地少”和耕地总量不足的问题。针对“人多地少”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农民职业化;而针对耕地总量不足的问题,国家也开展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而且,农民不用担心未来土地的归属问题,下一轮土地承包方案已定,农民与自家承包地的隶属关系仍旧不变。
其实,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存在,农业“换血”和农村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那么作为农村的“原住民”,农民的身份又该如何转变?未来农民的出路在哪?以下这3个方向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①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成为新的市民。不过农民“市民化”肯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随着房价、农民收入和政策红利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逐步实现的。而且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未来进城落户的农民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②成为职业农民。以目前的农业主力50后和60后来说,农村50后已经真的快干不动了,但是很多农村60后仍然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在成为职业农民这件事上,拥有足够耕种经验且能吃苦的农村60后,以及拥有部分耕作经验且学习能力强的农村70后,都有望成为职业农民,不过数量不会太多。
③停留于农村发展副业或养老。在今年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中,国家再次强调必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未来将努力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环境。由此可见,未来农民留在农村,发展养猪等副业,将会得到国家的进一步支持。与此同时,国家还强调将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届时农民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政策都有望迎来进一步改善,因此,到时候在农村养老,也许会成为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