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图说资讯

旗下栏目: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来源:鲁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4
摘要:编者按: 蒙山巍巍,沂水汤汤,沂蒙精神,山高水长。诞生于那段峥嵘岁月的沂蒙精神,早已成为八百里沂蒙大地的肌骨,融于千万沂蒙老乡的血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着时代的伟业。 在临沂由大美新临沂向强富精转变之际,用时代沂

 编者按:蒙山巍巍,沂水汤汤,沂蒙精神,山高水长。诞生于那段峥嵘岁月的沂蒙精神,早已成为八百里沂蒙大地的肌骨,融于千万沂蒙老乡的血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着时代的伟业。

在临沂由“大美新”临沂向“强富精”转变之际,用时代沂蒙人建功立业的故事为沂蒙精神添一瓢沂河水,为历久弥新的沂蒙精神续一把蒙山柴,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鲁网开展寻找新时代沂蒙精神践行者主题采访,用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展现新时代沂蒙人开拓进取的时代风采。

鲁网12月4日讯(记者 郭念礼 通讯员 孙付亮 牛玉 孙一超)今年33岁的牛德平是大泉农场的场主,来自有“樱桃小镇·山水临涧”之称的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十年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去省城济南读大学,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回到了家乡,左手锄头右手键盘,穿行在荒野大山也漫步于互联网络,作为一名新农人,为家乡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抛不掉的乡音和一个关于农场主的梦

牛德平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打小父母长辈就教导他,要好好学习,走出农村,不再种地。对于见惯与饱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孩子,问其梦想是什么,很少有人会说长大了要当农民。

高考前夕,班主任布置了最后一次作业:写下十年后的自己。在那张空白的A4纸上面,牛德平畅想着还未走过的十年人生,写下了一个关于农场主的梦。

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崭新的广阔天地里,牛德平努力找寻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周末,当别人逛街约会看电影的时候,他便早早走出校园做起了兼职,窥探社会现实的模样。牛德平发现,在济南这样的城市里,很少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原生态安全的食材居然难觅踪影。当时正值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时期,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整得人心惶惶……学习之外,他开始关注城市人的餐桌食材。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大泉农场一隅

每次回家,牛德平都会到小河边散步,偶尔攀爬一下村头的小山,陶冶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却也看到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年轻人都跑去大城市谋生,原本的庄稼地种上了速生杨树,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乡村本该有的美丽景色越来越少,本该有的生机不复存在。城市里人们吃不到安全放心的食材,农村里恰巧愿留下搞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发展农业走向城市,一条明晰的思路在牛德平脑海中产生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兄长交流,结果两人不谋而合。“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面对家乡生态农业的前景,牛德平与哥哥一不做二不休,抵住城市的诱惑,毅然返乡。

越挫越勇 荒山上崛起生态农场

谈及家乡的农业发展,牛德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平原就像一张白纸,你只能在上面画画,但山是立体的,你可以在上面雕刻,养、种、观光、旅游……可塑造的前景非常广阔。”

想要生产有机生态好食材,原生态的环境是基础。牛德平将农场选址在海拔700米的深山里,远离污染和喧嚣,人迹罕至。

最初到来,说是荒山一点不为过,站在高处俯瞰这两百多亩的废弃矿山,碎石漫山,荒草一人多高,上山的路崎岖陡峭,像是越野旅行。想在这片山上搞养殖、种庄稼、栽果树,困难程度无异于开山辟地。

2012年初春,牛德平兄弟二人开始了建设农场的第一步:架电。从山脚下到山顶4公里的蜿蜒山路,需要架设将近40根水泥电线杆。每根电线杆将近一千斤,没有机器作业,他们七八个人喊着号子用肩膀木棍扛,横跨河流,越过陡峭的山坡,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硬是用棍子和绳索把所有的电线杆栽在了大山深处。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农场的第一批鸡苗凌晨两点到达山顶。由于山高风大气温低,鸡棚的保温性不够,气温达不到35度,两千多只鸡苗一进屋就开始叠罗汉一样抱团取暖。这是养鸡育雏中最怕遇到的情况。屋外狂风呼啸,能听到吹沙走石的声音,屋内的牛德平二人谁也不说话,站在架子上,不断把被压死的小鸡捡出来。第二天一早,他们赶紧增加炉灶压缩空间,以提高舍内温度,最初的危机算是以较小的损失渡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入棚二十多天的时候,鸡群感染了呼吸道疾病。病毒传播速度很快,仅一天就有70多只鸡病死,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全部耷拉着脑袋,闭着眼睛张嘴喘气。牛德平接二连三地求医问药,但收效甚微。兄弟二人每天往外捡死鸡,鸡苗短短几天病亡过半。

“怎么办?”兄弟俩瘫坐在石堆上,谁都不想放弃,却又都无能无力。“没关系,大不了咱们重头再来,立马再上一批小鸡!”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心气,沂蒙山人特有的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品质早已深深刻进牛德平兄弟俩的骨子里。他们相互打气,谁也没有说出放弃二字。当孤独和黑暗习以为常,最初的热血归于平静,牛德平兄弟俩也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农场+农户+电商” 把原生态食材端上城市餐桌

历经艰苦卓绝的努力后,农场终于开产,手捧一枚枚新鲜的鸡蛋,牛德平的喜悦无以言表,但同时,他也开始面临另一项全新的挑战——开拓市场。怎么把鸡蛋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不甘心被中间商低价收购,他只能自己跑市场。牛德平注册了“大泉农场”的商标,成立了合作社,走品牌化生态农产品的道路。

最开始走街串巷,牛德平在乡村大集市上蹲点,在县城的早市上提着篮子卖鸡蛋。为了吸引眼球,他还专门去照相馆洗了几十张山上的生活照,自制了一块展板。骑着摩托车,拎着竹篮子,牛德平走遍了平邑县城的早市,用一份来自大山里的真诚换来了第一批忠实的顾客。后来又逐渐扩大规模,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实体店面。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新时代要结合新思想,作为一名80后“新农人”,牛德平深知互联网思维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最初的“互联网+农业”,到“农场+农户+电商”的新生态农业模式,再到现如今的“直播+电商+农业”……多年来,牛德平的大泉农场稳步经营,从一枚鸡蛋开始,发展到如今的集土鸡蛋、黑猪肉、小米、蜂蜜、猪油、板栗、苹果、大樱桃等一系列多样化生鲜食材产、销、售后为一体的产业链。2015年,大泉农场实现了年出栏土鸡1万只、土鸡蛋50万枚的目标,将近一半的产品实现了线上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2018年生鲜销售额近260万。2019年,大泉农场与种植户合作,积极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售,实现了大樱桃电商销售2万斤的业绩,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益,更让沂蒙好食材走向了全国。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牛德平表示,大泉农场眼下正积极申报市级农业综合体项目,下一步,农场将持续扩大经营范围,延长全系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实现标品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带动、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标杆项目。

一位80后农场主的生态农业梦

只要有梦想的种子,在哪里都能找到沃土。2012年,年仅25岁的牛德平怀揣着年轻人的创业梦,不顾一切地扎进深山,用坚持和责任践行着新时代沂蒙精神的铿锵誓言。八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脚下的大山。回头望,山还是那座山,却不再荒芜,少年已不再年少,大步走在复兴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前方路漫漫,任重而道远,牛德平的农业梦还要继续,家乡的精彩才刚刚上演……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