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扶贫的西海固答卷——宁夏奋进60年巡礼之脱贫攻坚篇
(本网对文图内容有删节,对编排有修改)
曾经很长一段时期,“盲目开垦——生态破坏——干旱少雨——贫困落后”的恶性循环,让宁夏西海固地区一度被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并成为贫困的代名词。
西海固如何彻底摆脱贫困?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高难度考卷。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唯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西海固的人口、土地、环境、经济才能迈入良性循环。
从苍凉走向美丽,从贫困走向富裕,一个降水量明显增加、“生态长城”日益稳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精神富足不甘落后的新西海固呼之欲出。随着最后19万多贫困人口的脱贫,这里即将交出一份中国“脱贫奇迹”的西海固答卷。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餐厅服务员在上菜(8月30日摄)。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乡火家集村,农户在搬运芹菜(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工人在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制作人造花(8月29日摄)。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是2013年隆德县引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生产用于家居、婚庆及各类节庆的人造花饰品,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出口创汇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餐厅服务员在上菜(8月30日摄)。2011年,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近年来,小有名气的龙王坝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窑洞宾馆”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吸引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群众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资料照片);下图为8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红树莓基地(新华社记者王鹏摄)。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