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副头条

旗下栏目:

全面持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1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立足自身,适度利用外部资源,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总书记围绕我国农业产业链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作了系统论述,进行全面部署,对我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实现长治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立足自身,适度利用外部资源,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总书记围绕我国农业产业链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作了系统论述,进行全面部署,对我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实现长治久安具有全局指导意义。
全面持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必须基于“大食物观”逐个品种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现代农业不只有大田粮食、经济作物生产,还有果蔬畜禽、水产品生产,未来农业还会进一步往智能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微生物农业、海洋农业等方向拓展。要持续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特别是要长期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必由之路是不务虚功,以钉钉子精神逐个品种做好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补足短板,消除风险隐患。人们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对于能够在长远中丰富人民群众餐桌甚至有望成为“新主食”的农产品,应立足长远,前瞻性地加强全产业链研究。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土生万物,失去了耕地,端牢饭碗将成为空话。对待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而不算政治账。一旦十八亿亩红线内的耕地大批非农化,我国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并被外国“拿住”,我们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将极不稳固;我国这么大的粮食需求量,也绝非单靠国际粮食贸易就能够满足的。为此,必须实打实地维护并提升耕地质量,首先不能搞所谓“灵活变通”的数字游戏,拿山坡地、劣质地顶替平原优质耕地;其次,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配套设施,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再者,优化利用各项资源要素,实现高效集约投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提升地力,保护好农业整体生态环境;最后,不断推进东北黑土地综合治理和保护利用,以及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土地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治理。
牢牢抓住“种子芯片”这个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关键核心环节。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相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且,我国对某些重要农产品如大豆的种源自主掌握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将自主掌握良种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反复思考,感到有一条必须明确,就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育种研发及应用,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尽早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防止在这一事关人民吃饭问题的领域被“卡脖子”。
瞄准世界前沿推进农业科技革命。我国人均水土资源很有限,实现粮食增产稳产并以更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人民需求,较易触及资源约束的“天花板”。过去多年追求粮食增产也使耕地承受了非常大的开发强度,部分耕地需要休养生息以恢复地力。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须“藏粮于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也要“藏粮于技”,立足长远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突破资源有限的固有约束,使我国能够利用更丰富的资源,向更广阔的空间要食物。为此应瞄准前沿方向,推进现代生物育种、新型种植养殖、数字化智能化农业等科研攻关,强化技术储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科技撒手锏,派上大用场。
坚定提升农业装备自主掌握水平。经过70多年的工业建设和技术积累,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大大提升。然而,农业装备自主水平仍有待提升,现实中各地平原每到农忙季节,田里往往穿梭着多种国外农机,国产农机的身影仍然不够显眼;而在广大丘陵地区,适用于复杂地形的中小型农机的开发和应用明显欠缺,使得丘陵地的进一步合理利用存在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补上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加大农业重要装备的自主研制力度。科研人员应立足中国大地,密切结合各地地形和实际环境,开发适用性和实用型农机,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农业装备自主水平。
谋划长远探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社会分工深化、城镇化和人口集中居住趋势的继续发展,可以预料未来一些村庄社区特别是当下“空心化”较严重的村庄社区会趋于消失。未来农业生产的场所和人口居住生活的场所将进一步分离。探索推进农业田间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发并利用各类传感器和信息收集装置,有利于辅助生产决策和生产活动,解决未来“远距离”生产所带来的问题。
细化完善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损耗。现代社会农产品流通损耗较大,在一些场所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需要细化完善产加销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解决好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减少产品收获损耗方面,因地制宜开发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形和地方品种的高精度采收机械;在减少仓储损耗方面,不断完善预冷、贮藏、保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减少加工损耗方面,有效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大产地预处理;在提高农产品分配效率方面,规范运输标准,研制高效运输设备,保障冷链运输,完善生鲜食品终端配送机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粮食观念,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通过光盘行动等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些重要指示既是对传统节约理念的发扬,也是从全局高度对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部署。
积极主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约束很强,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对保障我国粮食消费的作用不可或缺。我国市场体量巨大,某些重要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排在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体量和在世界市场上的话事权并不完全匹配。我们要有利用自身的巨大市场打造国际大粮商的信心,未来应汇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力,提升对重要农产品贸易渠道的整体掌控能力,使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稳固有效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强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联动机制,维护在粮食安全上的共同利益。
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并完善多主体分工和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内在要求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并完善多主体分工机制,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实中,资源弱势农户在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分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中不占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关键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这些深刻论述坚守人民立场,兼顾效率与公平,展现了对打造有群众基础有韧性的农业产业链的深远谋划。各级干部须反复深思,避免偏离正确的工作方向。
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和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承发展。传统的并不就是落后的,诸如注重资源循环利用的传统生态智慧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夯实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根基,仍具有重大启示和参考价值。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是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资源宝库,绝非负担。中华文明的源头在于农耕文化,其中的精华跨越历史、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应深入挖掘、发扬光大中华农耕文化的精华元素,使优秀传统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陈奕山,作者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主题委托项目“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关口,广东如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
0

上一篇: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联盟在京成立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