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副头条

旗下栏目: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1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照总书记嘱托,兴文县把竹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核心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围绕 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的发展思路,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建成竹产业强县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照总书记嘱托,兴文县把竹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核心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围绕“强二产、拓三产、带一产”的发展思路,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现有竹林50万余亩、居全省前十。兴文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发挥竹产业园区集聚优势,做大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到2025年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建成四川竹产业强县。按照10:80:30的竹三次产业结构比,竹二产实现80亿元,竹综合产值必将突破100亿元。与此同时,虽然兴文县竹产业资源丰富,但距离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根本原因在于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思想重视不够等因素限制,大面积的竹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经济效益主要停留在卖“原材料”和竹林初级产品开发上,竹二产和竹三产与国内国际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深度的产业发展上存在欠缺,产业链仍处于低端状态,未能将巨大的竹林生态效益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第三调研组以兴文县竹精深加工为切入点,通过深入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思考下一步着力点,为更好推进兴文县竹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建议,奋力推动兴文由竹资源大县向竹经济大县转变。

一、兴文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基地面积不断拓宽。兴文县历来是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区县,竹资源禀赋异常。2019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兴文县再掀植竹补竹高潮,在海拔400-1000米的王山镇、周家镇打造以楠竹为主的笋材两用竹集群,在海拔1000米以上仙峰苗族乡、毓秀苗族乡等地打造以方竹为主的笋用竹集群,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其他乡镇打造以造纸为主的杂竹产业集群2019年至今新造竹11.25万余亩,竹林面积迅速扩大。截至2020年9月,全县竹林面积达50余万亩(其中楠竹12.1万亩、方竹12.7万亩、纸浆竹13.7万亩,其他竹类12万亩),竹基地面积拓宽为竹产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原材料基础。

(二)竹招商分局从无到有。将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规划打造,成立竹产业招商分局,明确10名专职人员负责竹产业招商工作。由县领导带队,多次分赴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在福建省邵武市举办兴文县竹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与浙江省竹产业协会、邵武市林木加工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省外多家大型竹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今年上半年,兴文县先后促成了总投资1.1亿元的竹筷系列产品加工生产项目和投资6亿元的“青清”竹叶黄酮饮料项目签约落户,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三)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将工业园区作为竹产业集聚开发的主平台,争取省级债券资金4.43亿元,在兴文经开区划定产业园中园正在建设1栋综合服务大楼、16栋厂房,总面积达16.03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面完工,9竹产业项目即将入驻竹产业园区。同时,新征土地200余亩配套竹园区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组建了竹产业研究院、竹产业创新设计中心、“竹+在地文化”等研发创意平台,初步形成竹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竹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20%以上,力争到2030年把竹加工园区建成百亿级产业园。

(四)竹经营主体抱团做大。兴文县高度重视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森林人家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兴文竹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等市场引领作用,逐步带动竹农增收致富。目前,全县现有竹产业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竹业专合组织35家、竹林人家150户、竹农家乐50户,竹加工、竹住宿、竹食品、竹旅游康养等产业迅速发展,辐射带动农户12000余户,实现产值11000余万元,农户户均收入达0.9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五)竹政策保障力度空前。制定《兴文县深化竹产业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把竹产业列入农业产业支持范围,对初加工竹企业的用电价格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标准、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简化竹加工企业环保备案流程,推广网上备案登记和按要求豁免办理;协调金融机构开发“兴竹贷”“惠林贷”“林权抵押贷”等竹产业绿色金融产品,设置信贷绿色通道,解决企业抵押难、贷款难问题。将竹产业相关专业纳入“苗乡人才归巢计划”资助培养计划,成立了方竹研究院,建成“中国方竹资源基因库”,为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竹单产低,竹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面积的竹生态效益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整体来说,兴文县竹林面积较大,优质竹种数目多,远近闻名。但从数量来看,兴文纸浆竹数量最高,其他竹的数量相对较少,竹材供求难以平衡、矛盾突出。如浙江庄禾竹业地板生产项目,设计楠竹年消耗量为200万根,兴文县境内虽有楠竹12万亩,但年采伐楠竹实际约150万根,无法完全满足该项目楠竹消耗量;从用途来看,用于造纸的竹多,而用于高端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乃至竹纤维开发利用的;从出材量看,楠竹平均每亩产材25根,纸浆竹平均每亩产材一吨左右,亩均产出提升空间巨大。同时,兴文县竹林资源多分布在丘陵低山区,而竹区道路建设相对滞后、路网密度小、断头路多、通达能力弱,导致竹资源采运成本居高不下“栽而不管、掠夺采笋、砍伐不足”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全县未充分利用的竹林面积20万亩以上,占比40%左右加上竹区水利设施弱,水源工程不足,库、塘、渠不配套,竹区产业发展生产、生活供水保障不足,影响了竹产业的规模发展和竹产品的加工生产

(二)多数竹企业规模小,长期家族式粗放化管理,产品低端难以做大市场。兴文县目前68家竹加工企业35家竹业专合组织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兴文县石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四川九业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加工企业仅有1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数只占竹加工企业总数的4%左右。这些竹加工企业中,生产方式多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多以楠竹初加工、竹片加工为主,产品多为竹筷、竹席等低端竹制品和竹笋粗加工,产品档次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不高,形不成门类齐全的竹产业链条。如生产竹筷、竹席等竹制品和竹笋粗加工企业,产品多为半成品、竹低端产品,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下竹资源消耗量大单一产品的竹资源利用率不足50%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变相增加了竹产品的生产成本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三)竹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还未凸显,精准招商成效还不明显,距离竹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还有较大差距。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企业生产成本高,资本积累不雄厚,利润不高,企业要像工业一样买地建厂进行生产比较困难,加之园区没有企业用地指标,不能满足一些企业生产用地需求,招商来的企业用房主要靠租赁解决,致使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产业聚集不强。截至目前,我县共签约竹产业投资促进项目9个,其中,正式投资合作协议8个,框架合作协议1个。园区不能集中供热,企业落户园区难度大如果企业自行建设锅炉供热,按照现有标准,必须建设10吨以上的锅炉才能完善相关手续,但绝大部分竹产业企业生产所需的热能都达不到10吨,园区要素不配套,不具备合作条件,导致浙江庄禾竹业科技有限公司重竹地板生产项目、福建邵武市民企投资竹全产业链项目、浙江永裕股份公司户外重竹板材、竹装饰建材生产项目等落户园区难度大

(四)科技研发、人才引育等平台支撑不足,成为竹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掣肘。全县科研支撑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在竹产业发展方面缺乏专门的科研机构和乡土研究人才,对竹的科技研发能力较弱,目前我县仅成立了“方竹研究院”,方竹研究院班子仅由林业部门非专业的行政人员兼职,缺乏材料、林业、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不多,无竹产品研发、竹产业保值、竹产品风险监测、竹文化创新、竹市场开拓专业高科技技术人员和生产团队,缺乏集中攻关竹产业技术难题的平台和力量,竹材、竹叶、竹提取物等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使得竹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较大。

(五)干部群众支持不够,营商环境需改善,大竹时代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竹种植产业属于传统农产业,从种竹到砍伐成品竹获得收益需要3-5年,经济效益见效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对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支持不够,未能形成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而且竹林资源多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受农村劳动力缺乏、群众对产业经济效益期望值过高(种庄稼不计人工投入,种竹子却要扣砍运成本)、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等因素影响,竹采伐方式原始,基本无机械化,多数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成本较高;同时,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还存在有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不紧密,风险防范机制还处于空白阶段,产业融合、部门融合、技术融合的发展模式创新不足金融支撑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区域规模化经营、产业融合发展艰难等问题,影响了兴文竹产业的做优、做大、做强。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三、意见建议

(一)统筹推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立体经营,努力做大竹产业综合效应。一要建基础设施,坚持“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整合涉农资金,强化水、电、路、通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编制并实施好“十四五”林区道路建设规划,推进一批竹区生产采笋便道、硬化竹区公路、新建蓄水池、铺设灌溉管道等建设,实现生产生活设施互联互通。优化竹材、竹笋、林下产品就地初加工点布局,在高铁高速沿线规划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推进竹食品冷链物流建设,为打造竹产业交易中心筑牢基础。二要推立体经营,完善竹下生态种养标准,推广竹—药、竹—菌、竹—禽、竹—畜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以“竹+乌骨鸡”为核心,打造国家双地理标识产品融合发展品牌,拓展开发竹乌鸡宴系列餐饮;以“竹+康养”为核心,打造一批高端康养基地。将竹下生态种养基地、“三品一标”竹笋基地建设优先纳入竹基地建设资金支持范围,打造一批“万亩林亿元钱”竹林示范基地。三是提规模效益,按照“稳一产、提二产、育三产”的思路,挖掘竹产业跨越发展的潜力点,竹一产上稳面积,增产出,推广先进施肥、伐竹、浇灌技术,强化群众卖竹意识,提高竹林质量和亩均产出,建设一批竹林丰产高效示范片。竹二产上延链条,促效益,主攻精深加工做大竹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快速提高竹效益。竹三产上卖风景,搞活动,支持僰王山、仙峰苗族乡等一批竹林景区建设,适度开发山上挖笋、捕竹林鸡、赏全竹宴、观竹景、住竹楼等休闲康养项目,推动“卖竹卖笋”向“卖生态”“卖风景”转变。

(二)服务好企业技改升级,提升管理意识,努力做大竹产业品牌优势。一要向技改要效益,鼓励竹木产业不断向“精、深、细”方向发展,支持传统竹产业工艺创新研发,鼓励在竹材采伐、原料加工、竹笋加工等环节引进和研发机械化设备,实现生产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新产品。整合各级工业发展资金,对竹产业企业技改研发等予以重点扶持。将竹产品、机具研发与产业化示范纳入有关科技计划支持范围。推动兴文竹木行业不断加强提升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打造具有苗乡特色的川滇黔三省边际竹木制品生产中心。二要向经营要效益,抢抓当前全面禁塑的市场需求,紧盯竹木市场需求爆发点,研究开发重竹竹新型建材,发展实用价值与工艺观赏价值融合兼有的竹工艺品,以竹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发展竹炭等,在技术培训、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环保能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支撑,积极组织竹企参加广交会、农博会、竹博会、西博会等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引进战略伙伴,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共享上下游红利。三要向品牌要效益,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做法,开展竹企业品牌创建活动,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荣誉的企业给予奖励,提高竹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龙头产品。对已取得的品牌和主导产品,要组织质量认证,统一商标,净化品牌。出台技术创新梯度奖励政策,在专利申请、商标认证上提供专业化“一对一”全程式服务,特别是鼓励中箸筷业、江西国盛等一批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围绕精深加工、竹原纤维提取、竹食品开发等领域加强品牌打造,推动更多“兴文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三)发挥好园区平台优势,致力精准招商,努力做大竹产业链条规模。一是“链条式”规划布局,按照“集中集约链条式发展,主导引导组织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提高竹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目标,科学布局竹产业园区,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围绕园区的核心业务、重点产业以及辅助服务,极力聚集竹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严格把控入驻企业的标准,形成洼地效应,打造“一根竹子吃到底”的全产业链条,减少资源浪费。二是“集群式”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民企、央企、外资“三维”对接,围绕亿元级,竹食品、竹原纤维、以竹代塑精深加工分类建立全产业链重点目标企业储备库,研究策划生成一批项目。依托驻外招商分局、商协会、流动党员党组织等平台加强与优势企业对接。同时,解放思想,既坚持抓大引强,又不放过优质企业同步培育好本土竹企业,帮助搭建平台拓展业务三是“保姆式”运营管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放”上更加大胆,在“管”上更有效率,部门统筹、流程优化、全程代办等方面出台硬政策积极探索除环保、安全领域事项外,实行“审批转备案”管理,切实“管制”转变“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兑现承诺事项和惠企政策,继续用好“双千”活动和“1+N”联系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开发如“乡村振兴贷”“兴林贷”等竹产业相关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题。

(四)探索出招才引智新路,实现人才共享,努力做大竹产业人才红利。一是外引探索项目制、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接,结合实际拿出林业、农业等事业编制职位引进人才,重点引进竹纤维制造、创意设计、旅游文化等急需紧缺高端人才。二是共享,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与农林院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鼓励高校在兴文建立实训基地、实验基地,科研转化基地。邀请竹产业领域专家学者来兴举办专题培训,聘请世界竹藤组织、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林学会、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专家到兴文兼职,实现人才共享。三是内聚,持续将竹专业列入“苗乡人才归巢计划”专业库,鼓励高中毕业生就读林学、森林保护、园林设计等专业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竹相关专业,努力打造国际竹藤中心培训基地。提高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选派干部到竹产业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建设一支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队伍。四是深挖,围绕传承传统技艺、自主研发等建立“乡土专家”库,尊重“乡土专家”,给予“乡土专家”传承传统技艺和自主研发创新支持和鼓励,从中培养一批善于致富带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发富有工匠精神的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壮大竹产业人才队伍。

(五)营造起大竹时代氛围,推进产业改革,努力做大竹产业带动效能。一要打破思想藩篱,着力解放思想,引导群众充分认清“以竹伐木”“以竹代塑”的生态功能、经济效益、市场潜力,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竹子全身都是宝”“一片竹林带活一方经济”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群众种竹、伐竹、卖竹,稳定全县竹产业面积,不断提升亩均产出、立体效益,帮助竹区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增收,把竹产业打造为兴文的富民产业、主导产业同时,要营造全县上下齐抓竹产业的浓厚氛围,强化政府示范推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竹制产品,探索政府采购的办公家具和建材,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竹制品。二要打破制度束缚,严格落实《兴文县深化竹产业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将竹产业纳入大农业范畴,同等享受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环评、用地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破解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阻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供销机制,探索放活林业经营权,对林业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为竹子买保险”等模式,保障竹农基本收益。三要打破区域阻隔,加强区县间、县域内不同工业园区企业间合作联系,形成产业园区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发挥交通优势提升辐射吸纳能力,将周边200公里内珙县、叙永、古蔺、筠连等区域打造为兴文竹产业基地,提升联动集群效应。探索建立政企研联动的竹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办好《竹韵乡村》内资,多措并举将兴文打造为西部竹产业交易中心共同奏响大竹时代的协奏曲。

总体而言,兴文县竹产业有资源、有基础、有平台、有潜力,但要实现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重点企业”到“集群成链”的四次重大跨越,还任重道远。必须坚定信心,瞄准重点目标任务,细化举措,大步快跑,方能实现100亿元的竹产业综合产值,为建成全省竹产业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力争在竹产业百舸争流的历史浪潮中留下兴文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草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

本文作者:刘祥、吕学梅、曾中奎、魏久朋、陈曦、罗开媛、喻庆、陈柯宇、万剑飞、张宗涅、刘萍、陈运琼、余维波。

 
兴文县把竹林生态转化为百亿产业
 
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