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最后一公里村庄:新乡土中国的区域观察》。
最近这10多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自国家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以来,传统的以收取农业税为中心形成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转型。农村从国家经济命脉,变成了国家财政大力扶持的对象,开始逐步走上了脱贫之路。
另一方面,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随着城市化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慢慢走出村子,去城市里找寻自己的未来,选择留下的则主要以老人和孩子为主。
当然,这些巨变都不是新世纪突然发生的,自从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后,中国便已经告别了循环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开始走向了一条城市化的道路。
然而,随着大量农民的进程,也给村子里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改变。
国家虽然为农村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新农合、新农保支持,还大力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但是,农村的住房无序攀比、人际关系冷淡、娶妻难、赡养老人、留守儿童教育等等,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于是,这篇文章里,灵遥将结合贺雪峰十余年的乡土调查,来和你聊聊 —— 我们村里那些事儿。
01.
农村人有钱吗?
那得看你在哪儿
说起农村人经济状况到底怎样,那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如,在江浙一带,和福建广东一带,那儿的农村几乎过着与城市人相差无几的生活,住好房子、家里有水电气Wi-Fi、有汽车、开车不到20分钟便能够到达附近的学校、医院和商店里。
再加上适宜的气候和低廉的物价,你说他们是生活在「世外桃源」里都不为过。
但是,一旦过了秦岭淮河流域,到达了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一带的农村,那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经济条件相对好的村子里,你也许能够见到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经济若是相对落后了些,村子里垃圾乱丢乱放,村民们住土房子,一路尘土飞杨,那可谓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此,虽说现在不少农村人发达起来,也能办厂子,或是拿到了政府拆迁的费用补助,但是,绝大多数农村人的经济状态,依旧是不容乐观的。
02.
农村人的奔头,
跳龙门,拿城市户口
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春节、国庆、中秋、清明等法定节日,在火车站,或是长途大巴车站,我们都能够看见背着大包大包,拖家带口,返乡的农民工们。
毕竟,与其在家乡小镇子上,拿着2000-3000元一月的工资,过着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人,都会愿意去到城市里,打打工,见见世面。
尤其是在2000年前后,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全国性的劳动市场开始形成,背井离乡、进厂进城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到了现在,除了那些个身体不方便远行,或是去到城市里,混不下来的人,几乎选择了离土离乡,进城打工。
不过,如果说这些进城务工的人有什么共性,那便是渴望在这个城市里安居下来,领着自己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彻底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毕竟,不管结果如何,人活一辈子,虽说不像有些个人,一出生便在罗马,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代代地靠近罗马,这一生倒也不算白活。
03.
养老与生育观念的改变
说起农村人,不少人都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重男轻女」这个持续了千年的陋习。
毕竟,在传统时期,农民们既不离土,又不离乡,父辈的养老重担,主要也是由儿子来承担,加上资源有限,为了活下去,自然会把家里的资源都放在家里的男丁身上,「重男轻女」也就跟着产生了。
那么,现在农村人的养老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国家有政策,即,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民,到了60岁后,每个月便可以领取70元的养老金,和过去分文没有相比,还是不错的。
另外,这还是农民自己一分不交的结果,若是之前自己有缴纳养老保险,那么这个保险金额,便可以有所提高,拿到一份自己的收入,部分解决「有饭吃,没钱花」的问题。
但是,仅靠新农保肯定是不够的,现在物价这么高,肯定还是需要靠儿子,或是靠「五保户」制度来实现国家养老的。
养老难,其实也是农村的彩礼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这是婆家人赚钱能力的证明,保证了姑娘嫁过去以后,日子不会过得憋屈;另一方面,这里也有父母用自己的养老金来支持子女结婚,来换子女父母年老后,孝顺侍奉的意思。
因此,在农村地区,子女结婚后,父母退居二线,开始带孙子,享天伦之乐,由子女来养老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
但是,这往往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父母不断地贴补自己的子女,从婚房彩礼的购置,再到婚后的帮前忙后,成了四位老人,养三个「孩子」的局面。
04.
逃不过的贫富悬殊,
凭什么你住楼房,我住土屋?
虽说全国已经形成了统一劳动力市场,但是,不同地区的不同农户的收入状况,依旧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长三角「包邮区」,农民的经济实力整体来说是比较高的,有较好的住房,消费水平也很高,生活质量也不错,村中少有光棍,低保户也很少。
但是,到了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条件相对较差,山区农村多光棍,而且低保户的比例也很高。
其实,之所以会有巨大的贫富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劳动力的数量,二是家庭劳动力的质量,三是家庭劳动力的分工组合,四是家庭劳动力的倾向,如,生活态度、对储蓄的态度、消费习惯,等等。
一般来说,在最好的家庭生命周期里,父母还不老,子女已经成年,全家都是劳动力,父母加上儿子、媳妇,四个人一起在城市里务工,年收入超过10万元将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多2-3年便可以靠着打工,住进自己盖的楼房。
另外,这家人里若是有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是专业的技术训练,能够在大城市里找到工作机会,那么会更加容易发家致富。
因为,在农村群体中,熟人生意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几乎有什么机会都会优先介绍给自己的亲戚,和左邻右舍,一家人打「团队战」。
那么,除了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家人的生活呢?
一个是消费水平,收入恒定时,消费越少了,储蓄就越多,生活水平也就越高,尤其是你花在人情上的钱,越是少,越是容易致富;
另一个则是消费观念,比如,与那些把钱花在了享受生活上父母相比,那些把钱用在子女教育上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一个赚钱能力更强的子女,在未来实现迅速脱贫。
因此,真正的扶贫,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农民朋友们的赚钱能力,让他们有能力赚到更多的钱。
05.
低保背后的猫腻,
村子里的人情味
最后,我们来说一个敏感问题,低保背后的猫腻。
从武汉郊区某村评选低保户的标准来看,一般程序分这几步:
- 农户申请;
- 村里组成评议组对申请人进行甄别评议
- 街道民政办入户调查;
- 区民政办低保科入户调查;
- 确定初步低保名单;
- 村里公示;
- 确定最终低保名单
虽说根据国家低保政策,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农户,都可以享受低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判断谁该拿低保的难度却很大。
一方面,农户的收入来源差异其实很大,而且五花八门,再加上许多都是现金收入,因此无法做出准确的收入统计,也不知道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低保户。
另一方面,在上低保时,有一个关键步骤,叫做村民代表评定,即由村组干部比较各户的困难程度,将比较情况通报村民代表,再由村民代表投票选出低保户。
但是,虽说村庄是熟人社会,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了解各家各户的收入情况,但是,往往会因为关系不好,故意把有需求村民的好处,让给那些经济条件好,但与自己关系好的村民。
因此,上级部门为了让低保名额分配得更加公平客观,往往会制定出一些相对直观的排斥性条件,如,有大型电器、轿车、城市买房、银行存款等等的要求,确保某些人不会因为「有关系」入选。
但是,即便是如此,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低于低保线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模糊空间,和不确定性。
再加上低保资金是由国家政府提供的,县乡民政往往很难精力深入到每一户核查,村一级到甄别确定低保户并上报时便尤为关键。
一般来说,都是家里没有劳动力,或是主要劳动力残疾、家庭收入来源较少、人均收入低;家里有多个高中生/大学生,教育负担重,父母收入不高;身患重病的家庭,会被优先推荐。
至于别的情况,则会容易出现错选,或是漏选。
因此,为了避免有人有手有脚,却靠着国家的保障政策「好吃懒做」,政府一定要建立农户收入统计体系,以此来判断这个农户的收入是否应该纳入低保户。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读这本书的时候,灵遥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便是,即便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里,但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财富收入从整体程度上来看,还是很大的。
比方说,在南方农村,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便是聚族而居,人与人关系密切,宗族的力量也很强大。
但是,到了华北地区的农村后,则大多处于分裂的情况,人与人的走动,也不是太过频繁,甚至与城市相差无几。
因此,在制定扶贫政策时,一定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避免好心办坏事,让真正困难的人越来越穷,让那些有能力赚钱的人,因为政策的庇佑,做了「巨婴」。
祝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其实他们以前交公粮应该就己经交了保险!
农民过着清闲的生活,农忙累一些吃着自己养向猪及绿色蔬菜自己种的粮食不化钱,空气好青山绿水,怪不得不肯迁出户口,好事多多!
谁现在还记着农民?
都说农村人过的多好,多幸福,比城市人还好几倍,是真的吗?看看农村人的评论,全国劳动人民的呼声不就知道了吗?实事求是为好,千万别颠倒黑白,农村老人现在还无人管问,依然在受罪。
如果按这样的模式扶贫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作者希望你实亊求是地评论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