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把产业做“特”
——广东锦潭小镇产业融合带动农业“加速跑”透视
刘洪飞 本报记者 郑可欢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构建具备产业、文化和旅游等特色的产业形态。但怎么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如何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一直是许多特色小镇规划者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2017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了广东省首批30个特色小镇示范点名单,拥有优质生态环境和鲜明开发特色的清远市锦潭小镇赫然在列。这个坐落于粤北山区的特色小镇,紧靠清远英德市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挥农业、水电和旅游互为促进的聚变效应,为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难题、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答卷。
“五级联创 ”激发活力
锦潭小镇靠近英德市石牯塘镇锦潭水库,山峦叠嶂、绿水盈盈是它的原始生态风貌。如今,在小镇所处的锦潭河滩上,刚刚修建好的8公里瓜果长廊和二十四节气亭给这块风光旖旎的胜地增添了一番人文气息,这是锦潭小镇建设省级农业公园项目的一景。自2016年7月开工以来,锦潭小镇已整合流转了包括农业公园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机械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内的土地面积1万多亩。
1万多亩的土地涉及的农户人数众多、权益纷争复杂,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将个中关系理顺并付诸实践,不得不需要一些巧劲。当地所倚靠的巧力,正是“企业+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五级单位拧成的一股合力,也就是“五级联创”制度。
据清远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五级联创”制度,即企业负责项目整体规划、生产资料投入、引进项目和技术指导,引入民营资本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进行投资运营管理;政府负责协调项目土地、用水、用电、环保和治安问题,派出专人协调企业项目立项、报批、工商税务登记等相关事宜;村委会负责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村民支持项目正常建设及运营,维护好辖区内卫生、治安,并做好交通疏导工作;村民小组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土地和劳务,协助创建方管理,服从创建方指定的项目规划、管理、经营及销售;农民以土地资源作为股份入股企业,并优先享有在景区就业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增加收入的权利。
在企业、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民的合作和联合中,简单的农产品买卖、土地租赁行为,逐步向保底收购、股份合作、交叉持股等紧密关系转变,“五级联创”的各级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建设农业旅游景区为例,镇政府从景区门票中按3元/人次提取治安管理费,村委会从景区门票中按1元/人次提取管理费,村经济联合社在合作土地家庭农场经营收入中提取3%,农户以土地等资源产权投资获得分红,并获得在景区优先工作的权利。“通过土地入股、‘家庭农场’轮作蔬菜、景区务工等收入手段,农户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5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2万多元。”清远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融合造就新业态
在英德,“锦潭河鲜只有‘野’味没有腥味”这一说法早已被当地人所熟知。依托锦潭水库优质的泉水资源和水电站梯级发电的流水优势,锦潭小镇的开发企业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在锦潭水库下游开发谷底冷水渔业和茶果蔬菜农业,形成占地约5000亩的集水产禽畜养殖、蔬菜水果种植、沼气利用为一体的立体循环农场,批量繁殖娃娃鱼、三文鱼、鲟龙鱼、锦潭鳖等市场价值高的水产品,并建有占地面积5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标准化鱼干场和深加工场,生产鱼干、腊肉、腊肠、菜干等农产品加工品。
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前延后伸以及经营模式的拓展,锦潭河鲜不再止步于当地人的餐桌,而是随着30多家“锦潭”品牌直营店O2O体验馆和终端批发市场的扩张,进入珠三角以及港澳等地,年产值突破3亿元。
除了街知巷闻的锦潭河鲜,还有一个新的产业正在锦潭水库孕育。依托水库下游13公里丰富的生态资源,锦潭小镇按照山水游乐和家庭农场两个板块,分类打造了一个集旅游休闲、高效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农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园,项目设施包括水上乐园、省级现代农业公园、光伏能源现代农业体验区、家庭农场等。“锦潭小镇将会成为本地优质农产品的体验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各种游乐项目,也可以成为锦潭农产品种植、饲养的监督员,看一看优质农产品是如何种养出来的。”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球表示。
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何润琪是石牯塘镇长江村的一名养殖户,2010年他与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根据双方的约定,何润琪养出的鱼,只要重量达到公司的收购规格,全部由公司进行收购,而且收购价比市场平均价高出0.5元/斤。有了公司的保底合同,何润琪两口鱼塘每年产出的5万斤鱼从不担心销路。
在长江村,像何润琪一样跟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的农户有近20户。锦源农牧产品有限公司与石牯塘镇的长江、萤火、沙坪等村的合作社以及渔业养殖大户开展长期合作,全年收购120多万斤鱼,带动合作农户增收60多万元。
在锦潭小镇,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由企业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品牌销售,农户或专业大户负责种养前端,公司负责种养后端。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的合作联产机制和“前端养殖+后端养殖”的接力培育模式,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由交易联结走向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主体融合,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确保了农产品品质,有效带动小农户共同分享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
“企业与家庭农场的互惠合作,也有效促进了产业协作和融合。”清远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整合之后,小镇引进的企业以50亩左右为单元进行大格局整合规划,在不同板块建设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农场,成功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把农民的“死资源”激活为“活资产”,而农户则成为了农场主和管家,通过学习现代农业运营管理规范逐步成为新型农民。家庭农场通过连片开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全面布局蔬菜、瓜果、三鸟,实现农产品种养的高品质、多元化、标准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户也通过土地、劳动获取多方面收益。示范带动还吸引了更多农户或经营主体投入到融合发展中,目前小镇整合流转的1万多亩土地已经吸纳当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1000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