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刚刚出炉的“2008年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名单让成都市新津县30万群众兴奋不已——虽然国土、人口均不占优势,可该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次闯入了全省“十强”。据悉,这也是成都市唯一进入“十强”的三圈层县。 近年来新津县的发展速度一直不可小觑:2007年度西部百强县跃升15位,2008年度西部百强县跃升14位,2008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考核评价全省第1位,200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跃升15位……一连串的数据反复印证了新津的发展和跨越。正如新津县委书记孙建军所言: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速度和群众实惠上下工夫,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抓产业 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9月5日,省级重点项目、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9月23日,新筑路桥、东南建材两家企业的大型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已近岁末,新津县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一旁“工业强县”的巨幅广告牌特别醒目。 “工业强县”,简单的四个字,清晰地勾勒出新津县狠抓工业、构筑产业大格局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市上确定的产业定位,新津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的规划使“大块头”纷至沓来:投资27亿元的天威硅业多晶硅项目、投资26亿元的中蓝晨光新材料基地项目、投资14亿元的华通公司一期项目,投资、产值双超百亿的中国化工集团西部基地……一大批新材料重大产业项目在此聚集,促进了工业经济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工业发展实现“突变”,全县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2009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4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5.8%;全口径财政收入14.70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0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16元,增长11.6%。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多项硬指标增幅居三圈层第一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抓统筹 全县持续协调发展 迅猛发展的新津工业对该县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解决统筹城乡进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从2007年开始,新津县投入4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水城新津”规划、“南部新城(新津部分)”核心组团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修编,完成了南北干道风貌改造、南河两岸亮化美化工程、县城街巷亮化、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以及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目前,投资10亿元的“时尚水城”核心区部分项目已开工,投资约5亿元的董河坝建设及江堤改造等项目即将开工,一系列重大旅游项目顺利推进。 经济基础雄厚了,人气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以新津柳江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为例,2009年1—10月,示范园种植春、秋两季蔬菜和一季水稻总投入2682万元,总产值达16800万元,总收入达14100万元,亩平纯收入达11700元。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柳江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袁山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新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岷江特色蔬菜产业示范园、文井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12家,会员达1.01万余人,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75%(含县外)。“得益绿色”、“文井鸡”被评为全省农产品知名品牌,“牧山生态鸡”、“袁山獭兔”、“邓双有机柑橘”……新津农业正在向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挺进,传统农民也正在向着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本报记者 陈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