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治州昭觉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城北乡普堤村人均收入由十年前的6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元,收获多多。农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安居乐业,文明建设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成立了文化宣传队,去年还举办了全县首届村级农民运动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一届运动会。”村党支部书记瓦其拉博说。
该村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现有农户429户,人口1529人。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指标的完成,还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县来说都是最好的村之一。
该村的第一印象是村容整洁,民风纯朴,大路两旁的民居墙面上都绘有浓郁彝族风情的彩色图画。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正在用铁铲清理路边的水沟,头也不抬,很认真的样子。好客的村民说:我们村的治安非常好,你可以随便进出农家,家家户户的大门是不上锁的。
村支书瓦其拉博正在自家院里忙农活,他说:“我是1993年上任的,当时全村人均收入才300元。我曾到云南丽江和成都等城市参观学习,感到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东西,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村发展很快,农民手里有了钱。我想,有了钱就应该做点别的事,比如说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从1994年开始,该村以彝族服饰文化为重点,在各社之间开展文艺表演比赛。2004年12月,普堤民族文化宣传队正式成立,并邀请文化部门的编导,一年几次对该村宣传队进行集中训练,还派人到县上学习,使宣传队的水平明显提高,还为县艺术团输送了一名优秀演员。宣传队已参加县上组织的大型活动四次,老年队也参加了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加县乡组织的民族风俗比赛还获了奖。宣传队还为外地来该村旅游的客人表演歌舞等节目,受到客人的欢迎。普堤民族文化宣传队已成为一支能歌善舞、能表演许多彝族风俗的队伍。昭觉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普堤村的彝族文化建设,为普堤村修建了一座民族风情碑,把该村建设成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自然民俗旅游村。
说到教育,普堤村的人都会说他们的教育是很好的。该村重视抓好教育,着力提高年青人的综合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加快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消除“考不上大学,读书就无用”的错误观念和“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的悲观思想。目前,全村在校学生22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3%,巩固率达98%以上。有教师24人,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村上虽集体经济收入不多,但每年都要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校舍的维修和建设,曾被县政府授予“支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该村小目前是全县村级办得最好的村完小。
村民们说,过去村里的男人不愿参加劳动,成天在大街上游手好闲,偷牛盗马时有发生。现在不同了,许多青年外出打工挣钱,剩下的也积极寻找致富之路,没有人闲着。记者在下乡途中就曾看到,普堤村的村民开着大货车,在昭觉境内运输洋芋,在许多的建设工地上也可以看见普堤村人的身影。
“我是普堤村土生土长的人,对普堤村非常了解。过去很穷,吃穿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讲什么文明了,邻里之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甚至大动干戈。你看这水泥路,走起来多方便,但过去全是泥巴路。还有村民经常自觉地打扫卫生,许多游客觉得村民的庭院很干净,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和过去大不相同,热情、好客,讲团结,讲互助,讲文明。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致富,没有农民觉悟的提高,这些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在县医院当内科医生的瓦其石哈感叹地说。
编辑:毛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