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高值高效的特色农业区域布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致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市政府每年都安排500万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培育特色产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市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和引导,形成了花卉苗木产业区,香蕉产业区,脆肉龙眼、荔枝产业区,冬瓜、粉葛产业区,水生蔬菜产业区和水产产业区等6大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区。大力推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横栏三沙花木生产基地扩展至近万亩;香蕉产业向南半部战略转移,增加面积近万亩。畜牧业向适度规模发展,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推行。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大力推广建设现代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小区,打造特色农业新平台。
二、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流通加工业
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政府每年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补贴均在100万元以上,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水产品加工、腊味加工、水果加工、瓜菜加工、蛋类加工、稻米加工6大行业。黄圃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腊味、水产品、稻米蔬菜为主体的食品产业体系,其中腊味产业已颇具规模,2006年全镇有腊味企业300多家,产腊味3.4万吨,加工总额15亿元。
三、加快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出台了《中山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和《中山市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议事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2006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8亿元,出口创汇近2.4亿美元,带动农户8万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会员27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农业生产、务工等方面使农民增收近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四、创新和推广农业科技,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提高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现代农业科技在全市已普遍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据统计,过去5年全市共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推广项目44个、开发项目81个、试验项目75个。其中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科研成果有香蕉微喷灌技术、水产深层增氧技术和水果套袋技术,为全市香蕉、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支撑。据验证,香蕉微喷灌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每亩香蕉至少可增收800—900元,现全市应用低压微喷灌面积4.6万亩,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4000万元。全市推广水产深层增氧技术近4万亩,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8000万元。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和市场体系
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布局,全市市场体系形成了以水产、花木、香蕉三大专业市场为主,蔬菜、禽畜市场为辅的较为合理的布局,农产品市场销售畅旺。全市180个农产品市场年交易额48.84亿元。积极发展专业市场,已发展壮大了2个水果市场、2个花木市场、2个水产品市场、2个活畜市场。不断完善中山农业信息网,全市1200多户流通、种养专业户通过上网成功开拓业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7年—2009年,市财政投入2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和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努力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物流产业。
六、大力发展绿色效益农业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以质优、安全、卫生抢占市场。目前已制定了神湾菠萝、石岐鸡、石岐乳鸽等9个名优特农产品地方标准,完成了省级农业标准《石岐乳鸽饲养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香蕉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工作。先后建立了华生香蕉有机栽培农场、食出白石鸽场和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食出公司白石猪场、信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实施名牌农产品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业名牌,至2006年全市获绿色食品、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分别为13个和44个,2006年选择了8个镇以及16条村整镇、整村申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进一步加快认证速度;全市共有16家企业的25个产品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获奖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其中“东裕”牌脆肉鲩获得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来源:南方网 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