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新政

旗下栏目:

粮价“跳水”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否受到影响? 春耕时节 听听种粮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5
摘要:原题:春耕时节 听听种粮大户们的心里话 随着我国取消已实行了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受国内外市场影响,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种粮农民的收益有所下降。当前,正值备春耕生产时节,粮价“跳水”,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否受到影响?他们今年有
  

    

      原题:春耕时节 听听种粮大户们的心里话

        随着我国取消已实行了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受国内外市场影响,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种粮农民的收益有所下降。当前,正值备春耕生产时节,粮价“跳水”,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否受到影响?他们今年有什么打算?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山西两地的多位种粮大户,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和期盼。

粮价“跳水”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否受到影响? 春耕时节 听听种粮

  “虽然难,但必须穷则思变,靠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

  颜淑云是山东章丘奔腾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从1995年就开始流转土地种粮食。农场拥有整齐的粮仓和大型烘干机,收获玉米也用上了先进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机械化率很高,这也让他每年的收益还不错。玉米价格没下降前,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小麦和玉米两季差不多有40万-50万元的收益,因此满怀信心的他与农户一下把合同签订到了2027年。

  随着国家实施了玉米收储改革,玉米价格下降较多,记者问颜淑云是否受到了影响时,他说,满肚子的苦水没处倒呀。“难,非常难,现在已经到了种粮的冰点了,玉米价格跌到了7毛/斤,真是粮贱伤农呀。”颜淑云的语气很是沉重,说到激动之时,甚至还说出“再见玉米,再种就是死路一条”的话。

  但是作为市级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在经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一些政府扶持政策,还和农民签订了合同,理性的他表示坚决不能撂挑子不干了。“虽然难,但必须穷则思变,继续种,靠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他打算等小麦收获后,就把玉米品种改为糯玉米,走订单农业;今年的冬小麦也换成培育小麦麦种,已经和一家中美合资的企业签订好了合同,为他们生产淀粉提供原料,这样一斤可多卖1.5-2毛;同时经过去别处考察,发现种旱水稻每亩的利润可提高200-300元,今年也会尝试种一些。颜淑云说,希望通过这些改变能走出困境,增加一些收益。

  “就喜欢和土地打交道,要干就得干好!”

  山东省商河县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记者采访了该县的一位种粮大户吕广志。当问及粮食价格下降收成有没有受影响时,他对此反应却比较淡定,“小麦没有亏,玉米亏了点,但亏的不多。”

  谈到今年的打算时,他说周围的种粮大户都在逐渐转型,他今年也有三个“转型”。一是打算把所有的冬小麦都种上高强筋的优质小麦。“其实去年就和一个厂家在谈合作,结果没谈成,今年又和另外一个面粉厂在谈,这家专门做淀粉深加工,收购好多品种,其中优质的小麦就可以用来做面条。”吕广志说,如果谈成的话这种品种的小麦每斤可多卖1毛钱。二是打算把玉米直接作为青贮饲料卖给一家养奶牛的公司,这样一亩地可保证收入700-800元。三是打算留出100-200亩的土地尝试种植蔬菜。

  这些明确的计划让他干劲十足。记者了解到,吕广志这种良好的心态其实源于他最近几年种粮过程中的有益摸索。从2013年开始他就开始流转土地,面积达到了1100多亩,全部用来种植小麦玉米。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又遇上了严重的涝灾,他那一季的玉米赔得一塌糊涂。但等到2014年,有了一定经验了,吕广志很轻松地就挣了几十万。到最近两年由于要建粮仓、买烘干机,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地农业局主动帮助他联系贷款事宜,很快贷到了60万。他说,打算等土地经营权证办下来后再申请贷款。事业发展总体比较顺利,再加上已经投入了60万-70万元的资金,吕广志说会继续走下去,“别的生意咱也不擅长,就喜欢和土地打交道,要干就得干好!”

  “价格下降早就预想到了,最重要的是节本增效”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车盘办事处沙窝村的种粮大户董会龙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谈及今年春耕时节有什么新的打算时,董会龙很轻松地说:“今年的粮食行情可能依然不好,但其实我觉得玉米价格下降和我没关系,早就预想到这一点了。现在玉米成本大约0.7元/斤,和国外比起来没有竞争力,降到0.3-0.4元/斤才是合适的,所以说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节本增效。”

  说到节本增效,董会龙也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亩产量。董会龙流转的土地是村里土质最差的一块,村民都不愿意种,最初的小麦亩产量只有80斤。他就实行轮作休耕制,一年只种一季,前期还专门种不好的玉米种子,等秸秆长到1.5-1.6米就粉碎还田,以此来改良土壤。为了避免化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板结,他实行精准配方施肥,不仅化肥用量小,还精准。就这样,小麦产量现在已经提高到了600-700斤/亩,玉米产量也可达1500斤/亩。一直提倡要提高种粮机械化率的董会龙去年还将自家的20亩地用于新研发的条带播种机的推广试验,小麦种子用量从原先的30-40斤/亩降至了18斤/亩。这种播种机会使每一粒种子比较分散,由于透风性好,分叶率也高,据董会龙介绍,他保守估计今年小麦的产量可提高至900斤/亩。

  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董会龙去年还使用了无人植保飞机为周边的9000多亩土地完成了高效喷药作业。他对记者说:“这是政府做推广试验,购机费补贴80%,很多人给他都不要,我就想何不尝试一下。”据了解,这种无人植保机不仅省水、省药,效率还很高,一分钟可完成一亩地的喷药作业,每亩费用也只有10-12元,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今年董会龙已经建立了一支由8个年轻人组成的植保团队,现在已经开始作业了。

  对于如何降低化肥成本,董会龙也有着明确的计划。今年冬天他打算为兽医专业毕业的儿子开一家养猪场,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一方面可施到土壤里,增加有机质,另一方面还可作为叶面肥喷在植物叶片上。

  董会龙对记者说,其实在降低灌溉成本方面也可以大有所为,只是现在资金紧张还无法实现。未来他将引进指针式喷灌机,实现自动实时精准灌溉。对于未来,董会龙的设想还有很多,他说,将来成本降下来后,逐渐引导农民带地入社,“如果利润达到1000元/亩,农民可获得不止200元的租金,可能还会有500-600元的分红呢,当有风险时,也可以共同承担。”

  董会龙的思路一直很清晰,对于未来粮食种植形势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判断:只有找到种粮的根本路子,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上述三位种粮大户的心声反映着记者采访的多数种粮大户的心态。不少人感觉种粮很困难了,例如山西省闻喜县一位种粮大户杨瑞对记者说,他流转的100亩土地去年基本没挣到钱,正打算和农民商量一下土地流转费能否每亩降100元,如果不行的话只能把地退给农民了。但大部分种粮大户仍然是在积极地调整种植结构,或改种优质粮食品质,或提高机械化率降低成本。记者认为在当前国家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像董会龙一样注重节本增效,或许是种粮大户们可尝试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