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拼资源、拼环境,主要追求产量,现在要转变到追求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农业发展轨道上。”10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山地农业“五节”绿色高效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锦毅谈到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时,如是说。
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区面积占陆域国土的70%。尤其在西南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大多属于山区。推动现代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围绕山地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劳、节种”等重点领域,当天,来自中国工程院、南京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演讲,进行思想碰撞。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大、产出低、绿色发展形势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粮食作物的农药用量依然偏高,如何减少农药用量?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认为,需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与末端利用的思路,开展污水源头减排、有害物质控制、固体液体废弃物利用技术与装备创新,推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发一批新型绿色农药。此外,还需要构建农药数字监督管理系统,利用区块链和农药二维码技术实现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旱灾是西南地区农业灾害之首,主要由季节性气象干旱和水土流失等造成。如何对山地农作物季节性干旱进行有效防控?
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永红认为,关键要构建季节性干旱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创新避旱、抗旱关键技术,建立独具特色的季节性干旱防旱减灾丰产综合技术模式,创建配套的农业、气象业务协同推广新机制,从而支撑西南山地主要作物增产增效。
在推动粮食丰产方面,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认为,精准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施肥为例,通过作物精准设计一次性施肥技术系统,实现施肥量的精确调控,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
在谈到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时,牟锦毅认为,需把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层面去认真对待。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山地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为推进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科技进贫困和民族地区行动计划”,探索出了科技支撑山区以及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特色食用菌、高原蔬菜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三区三州”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创新集成了西南山地主要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体系,重点开展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三节”高效生产技术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实现“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的五良配套,为推进我省乃至西南地区山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