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网上数字市场

旗下栏目:

德阳试点全国节水型社会迈出新步伐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谢勇 发布时间:2012-10-19
摘要:“德阳杂技绵竹画,一门三孝世人夸;水美山青平野阔,三星神韵惊天下
  

“德阳杂技绵竹画,一门三孝世人夸;水美山青平野阔,三星神韵惊天下!”位于四川省会成都以北48公里的德阳市,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磷化工业、食品加工业基地。六年前,德阳市被水利部确立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在此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一场特大地震让全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遭受重创。在水利部、长江委、四川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阳市坚持把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融入到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经过不懈努力,不仅完成了重建,还全面搞好了工业、农业、城市节水等各项基础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探索并实践了南方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节水工作有益经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迈开新步伐。

 

监管  动态有序

 

德阳市辖有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旌阳“三市两县一区”,幅员5911平方公里,人口389万。目前,地区生产总值1137亿元,人均拥有水资源845立方米,各类水工程年蓄、引、提能力21亿立方米。当地充分结合重装基地和都江堰灌区特点,突出“水资源动态监测”一个重点,着力构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动态监管”为抓手,建立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体系。按照2007年编制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结合震后山洪预警、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投资1456万元建成了6个县(市、区)水资源监测中心,对主要取水户、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河流断面实现在线监测;同时投资3926万元,建设包括德阳防汛指挥中心在内的7个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水情、雨情自动采集、视频实时监控等自动化功能,目前正在增加水土墒情在线监测功能。水资源的动态监测管理,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调控  因地制宜

 

力抓“水价调节和产业结构调整”两项工作,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一是发挥价格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出台了“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工作方案”、“一户一表改造实施办法”、“水资源费征收调整标准”、“农业水费征收方案”、“市区自来水价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率先推行了阶梯式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鼓励节约用水。通过价格杠杆,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85%以上,城市用水装表计量98%以上。二是加强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在2007年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方案”,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抓好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治理。执行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明确了单位GDP能耗指标统计办法、监测办法,包括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等制度,强力推进工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向绿色产业、循环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保障了经济发展由线性增长向循环增长转变。三是主动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力培育一批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循环经济和“两型”示范企业。现目前,德阳共有68户企业涉及承担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其中业已关闭了民福水泥、特鸿酒业等31户企业,澳东水泥、三鑫粮油等37户企业淘汰了落后工艺;剑南春、四川美丰等14户企业列入全省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名单,金路树脂、龙蟒钛业等4户企业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名单,中国二重、四川宏达等列入国家首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

 

治理   高效配置

 

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大项目,着力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本着科学发展、人水和谐,打造中国西部经济“一三五八”战略制高点,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实施。一是加大投入,建设农业节水示范,投资18.7亿元,实施病险水库整治、水源工程建设、渠系改造、旱山村治理、节水示范区建设。已新建成中型黄鹿水库1座,完成继光、困牛山等1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渠系3707公里,新整治山坪塘389口、蓄水池4257口,治理旱山村46个,形成农业节水示范点15个,建成节水示范片8.47万亩,新增蓄水2448万方,恢复蓄水1.7亿方,新增旱地浇灌面11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05万亩;从2006至2011年累计节水逾10亿方,相当于新建一座大(一)型水库,节水示范区年增粮2591万公斤。二是强化引导,推进工业节水示范。各工业企业加强自主投入,开展节水改造,剑南春集团投资300万元修建了洗瓶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工程;蓥峰实业投入800万元对60千吨每年的硫精砂制酸装置进行废水治理;东电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循环用水设施,万元产值耗水由七年前的5.5吨下降至2010年的2.04吨;东汽仅2011年就投入300万元用于节水改造和水循环系统建设;二重集团投入4000多万元先后建成冷却水循环设施十多套,企业用水量由2005年的750万吨下降至2010年的350万吨,用水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工业增加值却在5年内翻了一翻,企业节水增效十分显著。三是围绕供水,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方面做好供水保障,另一方面极力改善水环境。先后投资4.5亿元完成了孝感水厂二期,整治了人民渠取水管道20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04.8公里,扩大了供水管网覆盖面和范围,公共供水比例提高30%,降低了管网漏失率;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完成项目2.6亿元,先后解决了64万多人的饮水问题。结合贯彻水保国策,跟进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中江富兴、罗江黄水等34条小流域的整治,超过540平方公里,减少土壤流失量1002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2亿方;同时,加快污水处理,投入使用县以上污水处理厂6座,日处理能力由2005年的10万吨提高到23万吨以上。目前,绵远河污水处理厂、石亭江污水处理厂、天元污水处理厂以及旌阳区孝泉镇、绵竹市汉旺镇等10个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一旦投入使用,全市的城镇污水处理率还会大幅提高;为改善水环境,在德阳主城区新建柳梢堰水闸1座,对主城区黄河路、凯江路等4座水闸进行改造,在城区形成了一个长约10公里、库容600多万方的人工湖;全市推广种植无公害农产品190万亩,建设沼气池22.8万口,有效防治面源污染。通过这些措施,极大改善了水环境,保护了水资源。

 

意识  自觉规范

 

搭建“联动、活力、节水机制和宣传载体”四大平台,全力构建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从“抓联动、添活力、强宣传、促节水”入手,搭建体制机制和宣传平台,大力构建民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一是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节水试点,多次召开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节水型社会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其他5位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督促,形成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深化改革、活力水务。组织完成水管改革,建立政事分开的新机制。明确农业水费征收、使用主体,激活用人机制,解决水管体制和基层水利职工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机制。相继组建华源水务投资公司、旌德水务投资公司、什邡冰川水务投资公司,探索多元化投资,为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奠定基础。三是落实方案、合力节水。在规范运作上下功夫,陆续编制了全市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水资源管理办法”、“宣传方案”、“联席会议制度”、“借助灾后重建推进节水的方案”、“节水型单位(单元)考核标准”,而且早在1993年就制定、颁布了《水资源管理办法》、《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而且又在2011年对《水资源管理办法》进行再修订,将计划、节约用水,节水“三同时”纳入新《办法》,对新出现的建筑施工降水、地热空调用水进行再明确,通过方案的有效实施,深入推进节水型试点。四是健全机制、功能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地表水域划分为五类,对水库、塘堰及灌溉渠进行了功能分类,对几条主要江河实施划界立碑,确立一、二、三级水源保护区。同时,关闭自备水源单位40多家,封闭地下取水井近100口,实行公共供水主管网覆盖区生活自备水源基本关闭。五是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加强与市内外各类媒体的合作,宣传节水知识、法规和政策,强化宣传效果;通过组织大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先后印发了“节水型社会手册”、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宣传单,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开展了“节水从我做起”万人巡回签名,公开征集评选启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志。广泛开展了节水知识竞赛,举办了“节水小天使”征文,以点带面,评选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酒店、节水型机关,并由市政府统一表彰授牌。

 

成果  有目共睹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水利部、长江委、四川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下,德阳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全国第二批节水型试点建设,实现了预期目标,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成效明显。一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533立方米降低到2010年的232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原区由2005年的0.43提高到2010年的0.5;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293立方米降低到2010年的95.8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75.2%;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由2005年18%降低到2010年的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5年的59%提高到2010年的75%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73.9%;城市工业计划用水率达到100%;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在8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城市用水装表计量率为98%;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采补平衡。二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方面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了经济质量的提高。2010年单方水GDP产出由2005年的18.73 元提高到42.73元。另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2010年的一产业比重较2005年降低了4%,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7%。再者,促进了节水增效,提高了用水安全保证程度。三是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权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科学规范了区域用水秩序,促进了水事活动的依法有序管理。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以前的先发展后治污变为了治污与发展同步进行,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德阳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旌湖沿岸美好生态环境获得“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吸引了众多目光到德阳旅游、投资和居住。德阳市市长陈新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德阳将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结合德阳“五城”连创,全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二要完成规划,落实“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要全面统筹,将节水减排与环境治理有机统一共同推进。尤其要将排污量控制指标作为确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参考,对排污大户采取更加严格的定额管理,使其更直观地感受到污染所带来的缺水压力,从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春江潮水连海平,江天一色无纤尘!”。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快了德阳打造“区域中心大城市、山水宜居城市”的步伐,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区以及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得到全面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新型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正在全面形成。“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牢基础、做富县区、做靓农村、做活开放、做优科教、做实民生”正在德阳市实现全领域新突破。(谢勇)

责任编辑:谢勇
0

最火资讯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