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政策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中农投重庆站探讨乡村振兴路径和服务方式
最近,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依据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 着眼解决重庆农村的现实问题和实现重庆“三农”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探讨重庆乡村振兴的投资项目、资源整合,筹措人才资金及其着力点等问题,探讨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如何整合利用重庆“三农”资源和社会资源,搞好策划规划,如何发挥中农投的专业优势,搞好投资建设,如何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专家服务新模式,建立样板,推进发展,从而为重庆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新路径。

参加的同志首先强调重视发挥全国性投资机构仰智库资源和投融资资源,助力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次中农投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探讨会,主要有余伟、杨芝虎、蔡律、李祖荣、江绍中、喇玉明、斯翔、金杰、黄祖才、董辉、谈青山、刘刚、梁宏、雷红莲,柳绿等重庆工作站站内外的专家顾问参加。
为进一步掌握政策,创新思路,凝聚力量,探讨会上,与会者认真梳理了国家已经出台有关政策和法规。

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与会者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已经出台的政策、法律、规划,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

但与会者也认为现实与党和政府的要求是有巨大差距的,问题的存在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依据,产生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任务。早在本世纪之初,沿海特区及发达地区出现“四个难以为继”,土地有限,难以为继;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已汇成蓬勃的时代大潮。

因而中农投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座谈会的与会专家,在梳理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结合重庆实际,认为当前重庆应该着重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及土地撂荒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搞好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投资,以及整合资源,建立样板,运营好乡村振兴项目,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专家服务新模式,确定重庆乡村振兴的三农”和社会发展路径和目标。
与会者认为,重庆乡村振兴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作为直辖市,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直辖市”。另一方面,曾经的黔江地区,全国最贫困地区。曾经的发展轨迹,决定了重庆乡乡村振兴对策和目标不相同。

并且,与会者认为,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现行政策法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而重庆乡村振兴。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中农投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共同构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专家们要带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重庆实际,为重庆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这次中农投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召开的座谈会,通过探讨重庆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着力点等问题,明确了如何发挥中农投的专业优势搞好投资建设,以及如何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专家服务新模式等形势任务,为中农投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新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