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很疑惑了,且不说跟国外比,就是国内,农业也比其他行业慢了至少20年。
为什么呢?究竟慢在哪儿?
从古至今,农业有几个重要转折性进步,哪一个没跟上,就可能会掉队。
第一个进步:历法。
我们是农耕文化,农业自古是我们的第一产业,依靠着农业,我们的祖先们生存了下来。
最开始,农业只是播种、收获,这只是活下来的第一步,怎么能让更多人更好的活呢?于是,聪明的古人们发现了“时令”。播种要讲究时令,如果错过了,那第二年就会挨饿。
因此,凡农耕民族,都会有一套相当不错的历法,因为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而历法的基础就是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
有了历法,再加上对粮食作物的了解,才会知道什么时令种什么、什么时令收什么。
这是农业发展的第一个进步。
第二个进步:物理工程。
说的白话一点,就是最初农业真的是靠天吃饭,老天下雨就不旱,下多了又成涝。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风车和水车以及沟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旱涝保收”。
依靠这项技术,农业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总体来说,在古代时期,我们的农业水平还是可以的。
第三个进步:化学和生物学。
关于上肥施肥,这些我们是知道的,但当我们还停留在施肥灭虫时,国外的技术已经精准到可以测出每一块土地的营养状况,然后对症下药了。但总体来说,这个队掉得还不算特别远。
再有就是良种选育问题。
早期是有意识的留品相优良的做种,从而慢慢改良物种;
后来杂交时代袁隆平老爷子贡献巨大,总算没有错过;
再后来又是转基因等……
这些方面我们也都还好。
第四个进步:产业环境。
虽然我们有5000年的农耕文明,但细数一数,前面几个进步很好复制,没什么门槛,也不能和别人拉开什么差距。而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农业给工业让路,导致农业错过了一整个工业时代。
最初,因为对现代管理思想的不了解,对农业生产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强推“农业合作社”,极大的损害了农村经济,甚至闹出了三年“自然”灾害。
然后,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回归“小农经济”,农业获得了一次小爆发;但与之同时,又通过“剪刀差”政策收割农村经济,把广大农村地区限制在赤贫线上——穷不死,活不成。
最终,“剪刀差”过度割取导致的赤贫,使得农村只能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上,至今动弹不得。
本来,小农经济可以通过工业进程的同步发展,自然转变到机械化、集约化农业体系上来——工业辅助农业发展,农业产出为工业输血。但这个时候,农业给工业开始让路。工业大门开启了,全国劲儿往一处使,国门大开,外贸畅通,随着一系列国际国内交融,工业飞跃式大发展。
但工业大发展的同时,农业反倒因为国外低成本粮食产品大量进入,被压制的动弹不得。怎么动弹不得呢?丢了地,怕饿死;不丢,又没钱赚。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就像冬眠了一样,停止不动了。
第五个进步:综合国力。
转眼到了21世纪。
股市发展了,从多少点升到了多少点;
房地产发展了,一套房子几万块迅速在几年内涨到了几十万、百万甚至千万;
互联网发展了,左一个爆品,右一个上市,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的经济迅猛发展,一路高歌。但在这高歌的路上,发现总有一个轮子它笨笨巴巴地转不利索,一检查才发现,别的轮子都高科技材质了,这只轮子还是木轮,坑坑巴巴不平整。这只轮子就是农业。
于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口号吹响了。
但农业我们说过很多次了,它不是泡沫经济,也不是速食经济,上市公司财报可以造假,但土地不会说谎。你对它投入多少,它就给你产出多少,并且还不是马上看到结果。养猪还有个猪周期,农业更不是随便投点资就能马上改善的。
农业经历了大大小小次改革:
2014年前后,开始发展现代农业,走规模农业之路。很多工商资本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转型投资农业。但几乎都掉坑里了。为什么呢?因为土地流转权属不清,土地是集体所有,经营者流转了土地,产出的利润归谁?种植物以及土地的相关补贴又归谁?种种纠纷导致很多人大规模流转,然后大规模撂荒。
所以,一个重要的土地改革出现了:三权分置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土地流转权属不清的问题。
再后来供给侧改革,以及今年的疫情,使许多人的目光都开始关注到粮食,近而关注到农业。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农业发展竟差了这么一大截。
如今,农业的短板已经非常明显。但治大国若烹小鲜,十几亿人口的基数太大了,农业被挤压在夹缝中动弹不得也太久了,真不是随随便便几个政策就能马上改观的。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要比当初沉睡的时间还要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