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视图拮要

旗下栏目:

北斗“母港”追星梦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来源:未知 作者:李国利、王玉磊、黄国 发布时间:2020-06-24
摘要: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腹地,雨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10,9,83,2,1,点火! 伴随着轰鸣巨响,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

 

北斗“母港”追星梦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腹地,雨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10,9,8……3,2,1,点火!”

  伴随着轰鸣巨响,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

  约30分钟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郑重宣布: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到位,卫星状态正常,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有北斗“母港”之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我国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一)

  1970年冬,一支神秘的队伍从茫茫戈壁滩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越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深处一个叫赶羊沟的地方。

  50年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创奇迹,在这片长征路上的“彝海结盟”之地,建造起一座享誉世界的现代化航天城,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架起“通天梯”。

  如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史馆里,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穿着净化工作服的航天人排成一排,或跪着或蹲着,在测试厂房内认真地擦着地面。

  这一幕发生在1990年,中国航天承揽的第一个国际商业发射任务——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在即。

  当时,外商要求卫星测试厂房的清洁度指标必须达到十万级。也就是说,一立方英尺的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能超过10万粒。

  那个年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设备设施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最终,西昌航天人持续工作半个月,用绸布和酒精将厂房的地面和墙壁反复擦洗了数十次,比合同里规定的十万级指标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样的举动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是一件很小的事,却凸显了西昌航天人追梦路上的奋斗与拼搏。

  在全球十大航天发射场中,西昌发射场是属于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的发射场之一。2003年5月24日晚,大雨倾盆,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在即,突然发现关键线路漏电。时任发射场火箭控制系统高级工程师毛万标主动站了出来,凭着详实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可以发射”的结论。几十分钟后,卫星顺利升空。

  2011年7月27日,距离发射窗口仅剩半个小时,场区出现强雷暴天气。中心气象团队凭借多年扎实功底,主动觅得“机会”,利用10分钟的雷雨短暂间隙,成功送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入轨。

  50年追梦征程,一代代西昌航天追梦人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家国情怀,孕育形成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和“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海岛创业精神,涌现出“航天报国模范地面站”“西昌航天百战群英”“01指挥员天团”“精准预报金牌气象团队”“刀尖上的舞者——火箭加注团队”“援汉党员医疗队”等一大批航天战将、科技精英、金牌工匠,还有32名烈士为了航天事业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一批又一批航天追梦人接续传递西昌航天精神和海岛创业精神,才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他们都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都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二)

  1992年3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火箭点火后发动机紧急关机,发射中止。

  当时,棕红色的毒烟弥漫在发射塔架周围,加注满燃料的火箭随时都有倒下炸毁的危险。危难关头,英勇的西昌航天人逆行跑向发射塔架抢险,用鲜血和勇气保住了卫星,保住了火箭,保住了发射场。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西昌航天人与航天工业部门一起总结原因教训,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共同推出“双五条”归零标准,建立“双岗四检查”“回想、预想”等制度机制,全面更新换代地面设施设备和测控系统,在国内发射场率先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起一整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制度规范,综合发射能力实现大幅提升,火箭发射成功率也走进世界前列,助推中国航天在低谷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

  1984年4月8日傍晚,搭载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像一个巨大的火把横空出世,让彝族同胞惊叹不已。而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让中国人在3600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开辟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回忆起那天,曾在西昌指控中心工作的王永军眼里闪烁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任务成功后,我们几个30多岁的汉子高兴得在地上打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0年前,轰鸣声打破了大凉山的寂静,为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1000多名抢建者分成3批,冒着雨雪,顶着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后来,为纪念西昌航天人在进军太空长征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50年,奋斗的征途从未止步;50年,奋斗的热血依旧沸腾。抢建长征桥、贯通专用线、会战发射场……从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座发射塔架在荒山野岭中竣工验收,到2014年我国首个最先进的滨海发射场全面建成,一代代西昌航天奋斗者铺路奠基、接续奋斗,开启两场高密度并行发射的最美交响乐章。

  然而,航天发射是高风险的事业,西昌航天人的追梦之路也不是一片坦途,他们也经受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1997年6月5日,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在即,天空突然雷电交加,发射被迫中止。指挥部下达指令:立即泄出低温燃料。

  泄回燃料,比加注更加危险!

  氢氧混合物,只要0.019毫焦耳的能量,大概就是一粒大米从一米的高处落下撞击地面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引爆。而在雷电交加中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星箭俱毁。

  那天,西昌航天人再次逆行,经过一夜奋战,低温燃料被安全泄回。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也是一波三折。此前,因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进行质量复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为确保百分百成功、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发射再次推迟至6月23日。

  (三)

  6月23日上午,长征火箭喷着橘红色的火焰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向浩瀚星空。

  到此,有“北斗专列”之称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在这个中心实现完美飞行。

  事实上,每一次火箭腾飞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梦不止的奋斗印记。

  1994年2月8日,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具备发射高轨道重型通信卫星的能力。

  为了确保首飞成功,发射场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扳手手柄长短的改造、塔上电缆如何布置,再到规程的书写等等,都是操作手和科技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一次次摸索、一遍遍实验出来的。

  那时,遇到问题是常态,发射场的科技工作人员协同产品研制部门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连续排故。可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西昌航天人的追梦脚步。

  任务合练中,发射场需要掌握长三甲运载火箭各次总检查的数据比对情况。一次总检查测试下来的所有数据图,比火箭还要长。

  “当时的条件简陋,我们是趴在地上用尺子一帧一帧地比对判读,有时比例尺弄错了、波段搞混淆了,就得重新再来。”时任控制系统前端一级箭上号手的李本琪说。

  特别是在近两年多的时间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实施20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新纪录,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2018年10月31日下午,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已经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5.1级地震,西昌航天人再次勇敢“逆行”,用冲锋的奋斗姿态保证了场区安全,保证了北斗组网任务顺利推进。

  “中心与北斗共成长,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史也是中心发射能力的快速提升史。”中心主任张学宇介绍说,为满足北斗高密度组网发射需求,他们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积极优化发射组织指挥模式、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不断跃升,相比20年前提高了4到5倍。

  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铸天链……半个世纪来,中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西昌航天善于创造奇迹,更敢于创造奇迹。

  2020年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个高密度任务年,新年伊始就面临两个新型火箭并行的首飞任务。为确保疫情期间任务万无一失,发射场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凡离岛人员一律先隔离再返岗,有近35%的人员在家隔离,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更为紧张。

  “氦配气台加电、传感器加电……”2020年2月5日晚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测发大厅亮如白昼,文昌发测站箭体动力室女工程师赵飞与同事们仍在工作。

  由于火星探测和嫦娥五号发射窗口要求严苛,为争取宝贵的测试时间,赵飞和同事们忙得连轴转,往往在长征五号测发大厅刚干完活,又立即赶到长征七号火箭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动力系统箭上的测试工作……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决心用发射成功为武汉加油,为中国人增添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赵飞说,她那几天高强度工作导致胃病复发,但为了任务按节点推进仍咬牙坚持在一线。

  在这里,这样感人的奋斗故事还有很多。

  2020年,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50周年。从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问鼎苍穹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在新的“长征”路上,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创奇迹的脚步将更加铿锵!

责任编辑:李国利、王玉磊、黄国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