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惠金融”的甘肃实践 甘肃信合巡礼之二十八 信息化革命大潮扑面而来,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网络金融强势崛起,实体金融怎样突破固有思维、另辟蹊径、守土卫疆?国家多部委发声,力挺农村电商发展。实体金融如何抢抓机遇、强强融合、飞得更高?从未停止创新步伐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国首创“‘三农’终端+网上商城”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成功打通普惠金融至“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奠基农村电商划时代的里程碑。 ◎杨立新 时代浪潮汹涌澎湃。当余额宝、支付宝等由电商衍生的网络金融,裹挟着互联网无可比拟的快捷高效和强大渗透力,迅速分割金融市场时,面临生存危机的实体金融被迫应战、仓促出手,纷纷创办电商平台,与网络金融短兵相接。然而,成本过高、技术缺乏、局域限制等因素,让实体金融在与网络金融的对抗中,渐显软肋、力不从心。实体金融如何准确定位、发挥优势、走出困境? 当前,农村电商迎来政策支持、名企云集的发展新纪元。仅2015年,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先后出台多个相关文件,对农村电商给予指导性建议和政策;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放红利,再挺农村电商发展。与此同时,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纷纷发力涉农业务。 挑战已见硝烟,机遇稍纵即逝。坚守农村阵地的甘肃省农信联社,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工程,打造全国金融系统首家“‘三农’终端+网上商城”运营模式,不仅在与网络金融的对决中,完成从被逼应战到主动亮剑的根本性转变,同时还成功打通“互联网+普惠金融”至“三农”和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民、政府、银行和电商的互惠多赢。 握手握出“新创举” 2015 年7 月,金城兰州,草木葱茏。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季节,甘肃省农信联社与甘肃米粒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约“互联网+普惠金融”项目。随着合约的签订,甘肃省农信联社主任王广平和米粒公司CEO刘国梁,两双为“农”服务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两个人的握手,更是两个探索互联网助推“三农”发展的“姓农”企业的握手。 签订合约1个月后,“互联网+普惠金融”项目以遍布甘肃省的2800多个村级“三农”终端便民服务点和米粒公司量身打造的专门服务“三农”的网上商城——“万颗商城”为载体,为村民提供在线购物、代送商品、代发包裹、网上销售、缴费支付等金融、生活服务。 在榆中农合行率先探索、先试先行的基础上,甘肃省农信联社站在应对农村金融改革新挑战、创新服务“三农”的战略高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确定了榆中农合行、酒泉农商银行等28个农金机构为“互联网+普惠金融”项目试点行社。 榆中农合行大胆创新,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探索出“‘三农’终端+网络商城”的“榆中模式”,让普惠金融的阳光迅速穿透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手段单一、技术贫乏的云层,洒向更加广袤的田野和农家。 2016年春节前夕,笔者来到榆中农合行采访。在榆中县金崖镇骆驼巷“三农”服务终端便民服务点,一进门笔者就被浓浓的年味包围:大红的福字、春联和绚丽的促销宣传彩页,交叉悬挂在屋顶,透着节日的喜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热热闹闹挤满了前来上网购物的村民;乡亲们争相翻阅“万颗商城”的宣传单,喧嚷品评年货的优劣,在服务人员施海章的帮助下,下单购买自己喜爱的年货。 “今天已经下单近100人次了!年货居多!商城里啥都有,大到农用车、彩电、冰箱,小到袜子、手套、日用品,都能买到!”服务人员施海章边娴熟操作着电脑边大声告诉笔者。 “便宜!质量也好!衣服送到家门口,省了出村的费用!不满意就直接把货退给送货员,不要付邮费,很方便!”在金涯镇冯家湾村农信便民服务点,正在购物的村民袁正英每句话里都透着喜悦。袁正英今年66岁,前几天刚在“万颗商城”购买了过年的新衣服,今天想买一些肉松饼。她笑着说:“没想到这辈子,咱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也能上网买东西!老了老了,还能赶上网购的时髦!” 作为“‘三农’终端+网上商城”模式的“首吃螃蟹”者,榆中农合行董事长周承中始终关注并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农合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因此,当他接触到以发展农村商务为愿景的电商平台——米粒公司后,迅速找到了两个“姓农”企业跨界合作的契合点: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市场定位都在农村;米粒公司有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而农合行有完备的结算支付和信贷平台。他果断在榆中农合行设立电子商城体验区,首创“‘三农’终端+网上商城”模式,大胆为“互联网+普惠金融”项目试水。全新的运营模式和便民支农的显著效果,得到甘肃省农信联社理事长雷志强的关注、肯定与有力支持,并促成甘肃省农信联社与米粒公司“互联网+普惠金融”项目的合作。 项目实施后,周承中带领榆中农合行,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率先在全省农信系统改造“三农”终端服务系统。他们先后在榆中县域内升级本行8家营业网点电子银行体验区,改造42家“三农”便民金融服务点,其中搭载惠民固话终端18家,使60家“万颗商城”各级服务点覆盖榆中13个乡镇的214个行政村,实现了80%的行政村能享受到“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便利。截至目前,“万颗商城”在榆中县完成交易242万笔,日交易金额1.8万元。 榆中农合行分管电子商务的副行长孙健与电子银行部的员工,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甘肃信合“背包精神”,走村串户面对面与农民交流座谈。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榆中农合行协同米粒公司,为“万颗商城”上线运行,确定了符合农民消费习惯的运行模式,同时监管“万颗商城”商品质量,确保农民能从网上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与米粒公司联手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为有志于经营电商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撑;推荐优秀的农业合作社与“万颗商城”合作,为榆中优质的高原夏菜、百合、洋芋等农产品通过网售进城进行穿针引线。 2015年12月,当别人都已开始准备辞旧迎新过新年时,孙健却带着电子银行部的员工奔波在为榆中洋芋当“红娘”的路上。一次次的对接,终于促成甘草店镇金土地洋芋协会与“万颗商城”的合作。目前,榆中县金土地洋芋协会、兰州泰和水烟有限公司、榆中县百合专业合作社、榆中玉立果蔬有限公司、榆中榆祥蔬菜有限公司等与“万颗商城”建立了销售合同,榆中洋芋、青城干面、青城水烟、青城小杂粮等在“万颗商城”上网销售。 面对众多农村电商物流到县不到村的“瓶颈”,米粒公司大胆创新,组建了一支由自己管理的物流队伍,开通了首辆农村电商商品入村“直通车”,让为农民量身打造的“万颗商城”的商品直接进村入户;制定了货到付款、无理由退货等交易规则,适应农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消费习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消费需求;与300多家正规厂商联盟,保证将优质正品商品提供给村民。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将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信社以农村为主阵地,“互联网+普惠金融”是农信社助力‘三农’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农信联社理事长雷志强的话敏锐而深刻:“作为省联社的试点,榆中农合行成功探索了‘“三农”终端+网上商城’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目前,省联社已改造升级1400多家‘三农’终端便民服务点,设立200多家惠民终端便民金融服务点,在信合系统全面推广实施这一模式,最大限度地让普惠金融惠及‘三农’!” 模式裂变出多赢效应 当全球迈入“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行业、经营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如何抓住互联网强大的渗透力,挖掘其深藏背后的商机,无疑成为领军行业的必然选择。 有关行业专家认为,甘肃省农信联社实施的“互联网+普惠金融”工程和“‘三农’终端+网上商城”的“榆中模式”,因其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具有勇于迎接时代挑战的创新性和强强联手的科学性,抢占了互联网进军农村金融的发展先机。 而这种创新思维孕育催生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也在运营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刚上线短短120天的时间,万颗商城日均浏览量迅速超过万人次,转化率近40%,“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成交总额双双超过百万元;甘肃1632个村镇的近80多万村民,不仅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网上购物的便捷,更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解决了“购物难”和“销售难”的生产难题。在酒泉,武威,天水等地,到农信社“三农”终端万科商城便民服务点,上网购物,已成为当地农村生活新时尚,和消费新潮流;在榆中,陇南等地,“协会+基地+农户+银行+电商”成为当地政府发展优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精准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此外,“三农”终端便民服务点和万颗商城的物流队,既为大学生创业和部分村民就业提供平台,也为精准扶贫辟出蹊径。 在榆中县甘草店镇张家坪村,30多岁的有志残疾青年许银,就借助农合行的“三农”终端和万颗商城,成功实现了他人生的蝶变。这位因腿部隐疾而被生活放逐的年轻人,曾一度在灰暗贫瘠中苦度人生。2015年,凭借年轻和具备一定网络知识的许银,经过培训后,在村里的“三农”便民服务点上,为乡亲们上网购买生活用品,代销农特产品,月均收入2000多元,实现精准脱贫。 甘草店镇副镇长周建武告诉笔者,目前,甘草镇有13个“三农”终端万颗商城体验点,100多名农民通过加入万颗商城的物流队,实现就业。“甘草大饼”“甘草羊”“田园牧歌生态鸡”等优质农产品,开始在网上热卖。 如果说,十年前,“淘宝网”让城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三农’终端+网上商城”的“榆中模式”,则在农村掀起了一场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重大“变革”: 节约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质。仅借助“三农”终端就能上网购物,农民因此省去购买电脑和流量,以及进城买东西的开支,享受到价格优惠的正牌商品。 改变农民传统观念,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上网购物让农民有了更多选择,并因此对银行卡,和电子商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接受,让农民走进“云时代”,触摸“智慧农业”,拥抱互联网; 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有了“万颗商城”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为农民农业连结起大市场,及时向农民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种什么”和“养什么”的问题,使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生产,销售农产品,有效减轻小农户对抗大市场的风险;省去中间商,让农产品直达市民餐桌,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上行进城”,增加了农民收入。 有过银行工作经验的榆中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小林认为,“‘三农’终端+网上商城”这种普惠金融的先进发展模式,在推动县域经济,精准扶贫,发展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解决农民就业等现实问题中,都起到了打通“瓶颈”的作用。 对农合行而言,“‘三农’终端+网上商城”这种模式首先增加了“三农”终端的服务功能,加深了农民与农合行的粘度。作为“理事长”工程的“三农”终端不再仅是存取款的机器,还是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帮手;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服务内容的增加,进一步完善了农信联社支农惠农的服务手段,建设集“代购、代销、代送、代发、代收、代付”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农信社的服务渗透到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增强了农信社与农民的黏度,使得甘肃农信的品牌得到极大提升; 其次,电商与农信“三农”终端的结合,把农信的品牌深深地扎在泥土深处。“三农”终端便民金融服务点,成为农信社服务“三农”、回馈社会的醒目招牌。农信在农民心中的美誉度再次提升; 第三,通过共享万颗商城交易大数据,实体金融实现了征信的数据化,精准化。各行社,准确预测农民短期内的消费和交易需求,精准掌握农民信贷需求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大数据还为农合行(农信社)提供更为精准的客户信息,节省人工调查成本,指导各行社科学开展农户授信,把线上供应链金融和传统供应链金融相结合,自动审批和线下人工审批相结合,提高审批效率,降低道德风险发生概率,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网购和网销,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并使用电子金融产品,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农民持卡消费意识和能力,扩大了储蓄卡的发行量和资金沉淀率,巩固并提升了农合行的业务。 2015年初,榆中农合行储蓄卡仅23万张,“‘三农’终端+网上商城”运行后,该行储蓄卡一路飙升,截至目前,该行储蓄卡达到69万张;各项存款余额144亿元,增长率38%;各项贷款余额102亿元,增长36%。 米粒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公司在这个项目投资上亿元,虽然还未盈利,但遍布全省的“三农”终端,和省联社巨大的农村服务主体,已经为万颗商城节省了自建村级服务站的资金。通过“三农”终端,万颗商城拥有了丰富的农村客户和农产品商品源,商城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而中国9亿多农民,网购用户数呈现4成的年增长率,农村发展空间巨大。无疑,甘肃省农信联社在应对互联网带给农村金融的新挑战中,已经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来自全国首家“‘三农’终端+网上商城”“榆中模式”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