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生态、美丽、洁净,也因此获得过不少殊荣,然而这些肯定来之不易,是生活在温江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多少年来用辛勤和智慧打扮这座城市的结果。 2012年,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排名全市二圈层第一,这也印证了这座城市的洁净程度。城市清洁的维护,少不了基层环卫工人的辛劳汗水,更少不了环卫管理的科学态度和先进方法。为此,区市容环卫局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三个更加”的新温江这一战略部署,立足本职,奋力拼搏,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迎检等重点工作中摸索出一套环卫管理的先进方法。 前瞻规划 描绘行业长远发展蓝图 在城市建设之前,科学布局公厕、垃圾点等环卫设施,同步建设,能够尽量减小环卫设施对人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们都不乐意这些环卫设施建在自己家门口。”近年来屡有传出的因为公厕等环卫设施设点而引发矛盾的事情,也折射出环卫设施布局难、落地难的问题,区市容环卫局局长康文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环卫设施的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设身处地地想,在已成熟的社区或街道里,硬生生安插一个公厕进去,遭到人们的反对也属正常。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环卫设施的布局抢在城市建设之前,先科学布点,同步建设,尽量减小环卫设施对人的负面影响。” 因此,从2011年起,区市容环卫局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全省第一部区级《市容环卫体系专项规划》,《规划》坚持“前瞻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的三性原则,分为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环卫工作设施、环卫公共设施、环卫清扫、环卫车辆、环卫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即将启动的《温江区环卫设施用地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详细规划了生活垃圾压缩站、餐厨垃圾处理站、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垃圾分拣点、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受纳点、环卫车辆停保场、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公厕等设施的用地点位和建设规模,为全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提供充足保障。 严格标准 打造环境综合治理精品 “不同的路段,价格不一样,像我在老城区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打扫难度也大,做起来虽然是辛苦点,但是想哈工资要给得高一些,心里就觉得还是公平的。”在庆丰街打扫的刘大爷表示,目前根据清扫难易等级定价,能够拿到与劳动量相应的报酬,有助于保持自己的工作热情。 由于人流量的不同,不同道路的清扫难度也不一致,区市容环卫局研究制定了《城区环卫作业道路清扫保洁价格指导标准》,确定全区行政区域内城市范围内及城区道路清扫保洁人员、车辆的配置、道路清扫保洁等级划分及价格指导标准,各镇(街)也参照该标准分别制定了责任范围清扫保洁作业相关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对环卫行业如何科学定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按照“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区还制定了高于住建部标准的温江标准,即实现“四统一”:城市与农村标准统一、主街与小街(巷)标准统一、社区与村庄标准统一、公共区域与卫生角落标准统一。 要实现“四统一”,提高新企业进入我区作业市场门槛是重要一环,为此,区市容环卫局修订了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公开招投标标准,从注册资金、从业资历、机具设备等方面对参与招投标的企业提出要求。从9月起,新招标的600多万平方米清扫保洁作业段面,其中有200万平方米清扫保洁作业断面已实现机械化作业。在修订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公开招投标的同时,区市容环卫局还制定了清扫保洁的作业标准。道路清扫保洁的质量如何,直接与环卫公司的经费挂钩。 健全机制 完善城乡一体管理体系 不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每天洒水车都会在道路上作业很多次,这一举措,不仅清洁了路面,也使得空气中的不少灰尘沉降下来,提高了近地面的空气质量。从2012年4月起,我区新增作业人员260多名,洒水车每天冲洗路面3次,着重强化城区主要街道、出入城通道、景点的洒水降尘工作,在城区重点区域推行24小时清扫保洁作业。区市容环卫局还设立了环卫督查队,构建“局—所—督查队—作业公司—作业人员”的层级质量管理体系,并成立了夜间督查队伍,推行重点区域24小时督查制。通过常态的清扫保洁和督查,实现清扫保洁作业“平时与节假日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 在第二届中国马术节落下帷幕后,区市容环卫局的工作人员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考虑到马术节期间,每一天的保洁任务都十分艰巨,区市容环卫局将此项活动列为红等级,以该级别的标准应对这一重大的活动。事实上,区市容环卫局早已将全区各项重大活动分成“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并制定相应的保障预案,细化人员、设施的配备标准。全年共完成第二届中国马术节、第十一届光祈音乐节,中央、省市领导视察,省内外区县考察等重大活动的环卫保障任务50多次。 此外,区市容环卫局还设立了环卫应急服务热线电话,改组环卫110应急服务队伍,督查人员进入应急队伍,在第一时间发现、应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问题,打破单一的“被动响应”应急服务模式,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全年圆满完成了节假日期间约36吨烟花爆竹纸屑的清运任务,出动600多次清理意外撒漏垃圾5000多吨。 2011年,我区最终形成实施了《温江区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和相应的方案。对全区277平方公里环境卫生及环卫设施的管理责任进行划分,将管理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区市容环卫局负责纳入区级财政经费管理的约1000万平方米的街面(道路)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城区25座直管公厕的管理维护工作;二是镇街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镇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公厕管理;三是区级相关部门、驻温单位按照“行业管理”原则负责本单位(系统)划定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公厕的监督管理。 通过实施这一办法,温江区在全省范围内初步构建起了具有示范标杆意义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成都市城管局负责人对温江的这一做法高度肯定,并在批示中写道:“温江区的环卫责任区制度是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向各郊区市县推广其经验。 夯实硬件 加速机械化作业进程 每天早上10点左右,在成青快速通道上,都能看到一辆多功能护栏清洗车在对道路中间的隔离栏进行清洗。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清洗车缓缓驶向隔离栏,待与之平行后,右侧的两个刷子条将护栏夹住,然后喷出水雾,刷子飞速运转,车身与护栏平行前进。车子经过之处,护栏焕然一新。 成青快速通道上车来车往,负责清洗车驾驶的朱江平告诉记者,成青快速通道上车流量比较大,车速也很快,用清洗车代替人工清洗,对工人来说要安全得多,另外,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这条通道整个长12.4公里,如果是人工来做的话,一公里一个人需要一个钟头。而现在,我只需要早上9点钟出门,11点就可以一个人打扫完所有的护栏,还干净得多。” 据了解,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区市容环卫局对各作业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作业标准,各作业公司积极响应购置各种环卫机具。除了引进这些清扫机械,我区还添置了全密闭生活垃圾运输车、袋装生活垃圾收运车20辆,城区生活垃圾实现24小时清运,停留在街面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全区日产360多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全密闭压缩直运九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像那种非密闭垃圾车一路抛洒滴漏的不文明现象,在我区是看不到的。 同时,区市容环卫局正将城区原来的果屑箱进行了更新,新型兼具分类回收功能的果屑箱已全部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和公交站台。而我区的公厕,更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各个公厕的外观规划建设还独有特色,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打造的,所以每一座公厕的外观看起来都不一样。“比如说文庙的厕所,无论是它的屋顶还是外墙,整个建筑风格就是和文庙的建筑风格一样。”区环卫所公厕管理科科长向建华说道。虽然外观不同,但每一座公厕都同样设备齐全,公共空间宽敞无杂物,地面、立面、蹲位干净整洁。这是因为,每个公厕都安排有两名直接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清理,全区25个直管公厕还配有2名管理监督人员和2名维修人员,随时对公厕开展检查和及时维修,实现监督常态化。在2012年第四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测评结果中,我区的公厕测评分为8.8,为近郊区(县)公厕测评最高分。 市场化途径 全域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为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每次开展宣传活动,志愿者们都会为前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市民们送上一个环保袋作为礼物。不仅如此,有些小区在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时,还会送给市民一些圆珠笔、笔记本等小礼品,或者以新电池换旧电池,争取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据了解,区市容环卫局在加大公共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采取政策激励和设施投入的方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这些市场化途径,有利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是垃圾分类全域推广的有力推手。 除此之外,我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短信、宣传栏、书画展、文艺演出、志愿者街头讲解以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方位宣传,做到操作手册入户、分类知识培训到人。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城区由学校、机关、居住小区、商业网点、旅游景点、公共场所等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镇(街)在场镇所在地及相应的重点区域成片推广,再逐步下沉至村(社区)。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收运系统建设,完成10个镇(街)级站及村级站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