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环路改造效果图。
11月20日,周日,成都露出了久违的阳光。
从北三环驶过,在三环路凤凰立交与川陕立交间的绿地中,出现了一条长100多米、宽50米的“微型”公园。很多市民带着小孩在此散步,时而拿出手机拍照。阳光洒下来,落在发黄的树叶上,落在正在盛开的雏菊上,落在孩子们的脸上,格外温暖。
这座“微型”公园,是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示范段。未来,全长51.1公里的三环路,周边都会通过绿道把这些小公园串联起来,以形成“最美”三环路。除了环境提升,此次三环路改造还要修建11座立交桥,形成28个互通立交节点,提高转换能力。同时,辅道由双向6车道扩充至双向8车道,辅道外侧设置大容量公交专用道,确保公交通行效率……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建委了解到,目前“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总体方案已拟定。按照工作计划安排表,2016年12月将开工建设绿化景观工程,在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前基本完成绿化景观提升、非机动车道改造及绿道贯通改造;2017年4月开工建设主体工程;2018年8月前完成所有项目建设内容。届时,“最美三环路”将会呈现于市民眼前。
不仅如此,备受关注的成都体育中心改造方案也被曝光。根据设计方案,体育中心将增加可开启的屋顶盖,它由12片大小不同的羽毛形叶片绕场环形组成,叶片由ETFE膜覆盖,每片屋面同时在各自的两条直线轨道上移动实现屋面的开闭。
屋盖开启到关闭的过程也暗示了“太阳神鸟”到“芙蓉花”的变化过程。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是成都文化的代表,而芙蓉花是成都市市花,这两样元素的加入给体育中心添足“成都味”。
让马路变“公园”
成都将打造“最美”三环路
在三环路凤凰立交与川陕立交之间,北三环内侧,一条100多米长、50米宽的“微型”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拍照。“如果三环路的绿化带都变成这样,那我们市民可有福了。”一位阿姨边拍照,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
事实上,成都三环路改造工程已经提上日程,除道路改造外,整个三环路绿化带都会变成公园。不仅要清除杂草、灌木,还绿地给市民,这些一个个的微型公园还将随绿道连接,并增加必要的便民设施,形成市民休闲和锻炼的“环城公园”。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成都按照“交互通行”、“公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出行效率,继续抓好缓堵保畅工作,计划实施“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
为何要改?记者了解到,三环路全长51.1公里,2002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2011年9月,三环路主车道路面整治完成。由于多年以来未系统性改造,仍暴露出不少问题。
通车14年来,三环路成为成都市民进行交通转换的一个最重要的圆。但目前,三环路辅道于蓝天、川藏、西环、宝成4个节点未按标准断面贯通,辅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较差,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极大地影响了三环路的整体通行能力。
此外,三环路沿线公交系统偏弱。三环辅道无公交专用通道和快速公交,高峰期行车速度较慢,便民程度不够。部分区域行人穿越三环路不便。三环路周边开发逐渐成熟,沿三环路居住市民日益增加,既有人行过街通道不足导致行人穿越三环路较为困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施不尽完善。
不仅如此,三环路还存在辅道机非通道未隔离,快慢行交通系统混流,安全隐患较大。三环周边50米绿带部分区域通透性不强,无层次感,群众普遍反映绿化可进入程度不高。沿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绿道内照明、天网、道路标示等设施匮乏,群众出行舒适性、安全感较差,道路服务能力较弱。
改造11座立交
形成28个互通立交节点
三环路即将改造,如何改,成为市民心中最大的疑问。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通“断点”是本次改造中的一大亮点。本次改造方案将蓝天、川藏、西环、宝成4个节点完全按规划断面宽度进行改造,补齐短板。“同时对全线辅道进行改造,提升行车舒适度,降低路面噪声,让驾驶更加舒畅。”
“通堵”也是重要一项。按照“3环16射”快速路网规划,考虑到三环路立交间距和一些常态化堵点,成都市建委拟对11座立交节点进行互通化改造,全线最终将形成28座互通立交,实现与放射状道路的快速交通转换。除此之外,让附近居民步行也更“通达”。“三环路将完善人行过街系统,结合公交站点及轨道交通站点,将新增7处过三环人行通道,方便周边居民穿越。”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让人困扰的非机动车、机动车混道驾驶的情况,也将得到解决。改造方案中提出,在红线宽度和道路基本断面形式不变的基础上,将辅道拓宽为12.5米,设置4条车道(含3条机动车道和1条大容量公交专用道)。辅道由双向6车道扩充至双向8车道,辅道外侧设置大容量公交专用道,确保公交通行效率,并与沿线地铁和其他大容量公交换乘。
此外,将现有人行道改造为非机动车道(保留既有乔木),三环路两侧现有绿道贯通后作为人行道使用,实现“机非分离”,保障通行更加安全。
为了缓解三环路上机动车流压力,升级公交系统完善智慧出行也势在必行。
提升方案中指出,三环路全线将设公交专用道,增开大容量公交,形成公交环线,方便换乘。同时也将全面提升智能交通系统,将三环路建设为智能交通严管示范线,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为交通出行服务。
整合路边绿化带
每隔1000米将修1个公厕
此次三环路改造,最大的亮点就在“环境提升”上。
记者了解到,改造将采取以“绿色环保”、“生态发展”、“以人为本”和“减排降噪”作为理念,把三环路打造成一条集交通转换、城市花园等为一体的圆形绿色“项链”。
在提升景观生态功能上,按照“乔木修枝、灌丛清理、植草覆绿、增花添彩”的原则,保护和提升现有三环路全线绿化景观,形成“疏林草坪”,还绿地于民,呈现“花重锦官城”,努力打造“最美三环路”。
此次提升工程将整合路边50米绿带,清除杂草、灌木,还绿地于民,并将全线绿道贯通,同时增加必要的便民设施,形成市民休闲和锻炼的环城公园。绿化带内的绿道路面维修后用作人行道增设绿道小桥,将全线绿道贯通,并兼作人行道使用,实现资源整合。
结合绿化改造,在绿道沿线设置一定数量的座凳等配套设施,同时新增公共厕所,在三环路沿线间隔约1千米的距离配套公共厕所和环卫休息室,在绿化带内完善“天网”监控设施、照明设施、指路标示系统,打造“人文三环”“平安三环”。
绿色施工,节能环保,非机动车道路面主要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装配式施工,既可保证现状电力浅沟不迁改,又可减少碳排放等污染源,还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造价。
施工过程中将损坏的混凝土路面加工处理后作为基层使用,实现建筑材料垃圾再生利用。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雨水花园”。同时采取中水灌溉的模式,利用污水处理后形成的中水对绿化浇灌,节约水资源。采用自动喷灌系统,节约人力物力。
成体中心也将改造
将增“芙蓉花开”造型屋顶
除了三环路,备受成都市民关注的成都体育中心改造也有重大进展。
上周,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方、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兴钢工作室披露了体育中心改造方案。改造后的成体中心座位将增至55000个,12片“太阳神鸟”羽翼形成可开启屋盖。该工作室透露,改造后的体育中心将以一种新旧“混合”的建筑语言、空间及形象,给予城市中的人们既熟悉又新鲜、既来自历史又面向未来的感受。
成都体育中心,是四川省为了协办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而兴建的一座大型现代化场馆。1991年建成时,是全国首座周边全挑篷体育场,建筑体形为马鞍形碗状结构,非常时尚。而每个周末的足球狂欢,让“雄起”声从此响彻神州大地。
改造后的成体中心,也将继续延续并丰富四川球迷的记忆。
记者了解到,方案是在保留原体育中心格局、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中心未来新的定位、功能及配套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改造和加建。
例如内层场地下挖约4米,为增建的看台部分形成合理的观看视线;扩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看台,增加观赛观演距离最近、视线最佳的场地座席。
记者从设计方了解到,老场馆顶棚是钢结构,但经过风吹日晒已经老化。“在新的规划中,计划采用轻质的膜结构,还将对场馆顶棚进行一个可开合式的设计。”这也是设计中最引人注意的亮点。据了解,改造后的成体中心也将是拥有国内最大可开启屋盖的体育与演艺场馆。
从所公开的效果视频中,记者看到,比赛场地的洞口上方,可开合顶棚如花瓣能够慢慢舒展,如同芙蓉花开。而从高处俯瞰整个设计,又似“太阳神鸟”金饰。
设计方介绍,新增设的可开启屋盖由12片大小不同的羽毛形叶片绕场环形组成,叶片由ETFE膜覆盖,每片屋面同时在各自的两条直线轨道上移动实现屋面的开闭。
屋盖开启到关闭的过程也暗示了“太阳神鸟”到“芙蓉花”的变化过程。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是成都文化的代表,而芙蓉花是成都市市花,这两样元素的加入给体育中心添足“成都味”。
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