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通过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也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通过六大举措,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明确部署——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案例:农业也有职业经理人了。42岁的王志全是四川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由该市黎坝村的157户农民以506亩土地承包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合作社理事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并决策“种什么”,经理人负责“怎样种”。合作社收益采取除本后5∶20∶75的比例按股权分红,其中5%作为公积金、20%作为经理人佣金、75%作为社员分红。去年合作社大春水稻每亩单产比周边未入社土地高90斤。亩均分红1201元,比周边未入社土地增收550元。
点评: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要正确理解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除土地流转外,有些地方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扩大经营面积。有些地方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或合作社进行订单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有些地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统一产品销售等。适度规模要尊重各地实际,不能强求一律。
科技创新调整结构
案例:江苏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化水产养殖基地,各种鱼类在推水设备形成的水流中逆流而上。基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质在线监测预警、鱼类生长实时监控以及自动精确投放饵料。整套物联网系统投入680万元,实现精准用药,节省用药90%。整个养殖区比常规养殖产量增加60%,节省人工70%。园区水产推广站工作人员周建忠介绍,当前,我国水产品大路货多,优质产品较少,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依靠互联网和农业物联网,提升科技含量才能实现节本增效。
点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率超过52%。但要看到,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尤其要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改造传统农业。
创造多层次大融合
案例:悠悠秋风至,缕缕秋果香。河北省固安县东礼村的万亩梨园迎来丰收,果实累累引来众多游客采摘,京白梨、皇冠梨、雪花梨等让人目不暇接。由于雨水丰沛,今年梨个儿大、水分足、果形规整,果农们很是高兴。村民们说,普通梨成熟后,如直接在地头卖掉,每斤不过几元钱;加工成梨汁、秋梨膏出售,利润就会翻番。如果是有机种植的品牌梨,售价更会大大提高。在瓜果飘香的季节,城里人来果园赏景、采摘、吃农家菜,享受田园之美,农民收入会增加不少。
点评:现代农业是融合了一、二、三次产业的大农业,是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在一起的新型经济结构。因此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旅游业带动“隔二连三”,使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可以预期,拉长的产业链会细分出无限的就业环节和增收机会,创造出众多新型业态。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
案例:农业生产的一半是农产品,另一半则是废弃物。为解决好农业生产的“另一半”问题,宁夏初步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利用机制。吴忠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基地,通过利用生物菌种,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各类有机肥,目前年产能力3万吨,可消纳10万吨粪便,占宁夏粪污总量的十分之一。青铜峡市不少农民自发组成了运输队,与有机肥生产企业签订运输合同,专门从事养殖场与有机肥企业之间的粪污运输,日收入达300多元。
点评: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技术得以推广,部分省份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实施。今后要以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为重点,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
支持保护力度不减
案例:为激发金融机构支农动力,广西田东县出台涉农贷款奖励暂行办法,财政出资8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目前已累计偿付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坏账219.8万元。为解决贫困户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当地成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对一些特别贫困、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的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凭借来自资金互助社的贷款,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黄晓摘掉了穷帽。
点评:如今,我国农产品成本不断上涨,价格缺乏竞争优势,不仅面临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劳动力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资源要素就会流失。因此,要坚持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有增不减,国家基本建设投入重点继续向“三农”倾斜。以财政投入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
城镇化拓发展空间
案例:为了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各地纷纷创新思路,让新市民“定心定根”。安徽省把推进新市民进城与商品房去库存结合起来,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支持农业转移人口扩大住房消费。安徽省发改委表示,将鼓励市县政府出台差异化的购房补贴政策,对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给予更多补贴。同时调整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展住房金融公司和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业务,支持将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提高对“新市民”的住房金融服务水平。
点评:城镇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城镇化将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促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也将推动区域发展更协调。在乡村,随着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进入城镇,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推动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质量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