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该市提出,要把握好形势,坚定信心,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在各兄弟区(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
新亮点
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建设灾后重建的样板”,“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这是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向党和国家,全体受灾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重建时间一年半已过,重建的效果如何呢?
2009年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达210亿元、37.1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86%、18.9%;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94元,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精心实施了世界遗产抢救与保护、古城区和城市中心游憩区打造,高水平承办了首届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虹口国际漂流节等节会活动,青城国际二期等高端酒店加快建设,“道解都江堰”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全年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8%、26%……
着力点
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要力争在各兄弟区(市)县处于领先地位,这是都江堰市的长远目标,需要分三步来实现:第一,经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第二,经过5-8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三,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在各兄弟区(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
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是都江堰市的近期工作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2010年决胜之年的努力,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第二步,通过2011年跨越之年的努力,进一步缩小我们与先进区(市)县的差距;第三步,到2012年实现率先构建市域经济跨越发展、文化特色充分彰显、生态环境整洁优美、民主政治充满活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的新型城乡形态。本报记者 严斌 文/图
书记访谈
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