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编制规划的成都市环境科学院党委书记周来东介绍,规划期为8年:启动建设期为2008年至2010年;提升优化期为2011年至2015年。其中,启动建设期总投资163亿元,涉及143个项目。
根据规划,生态市的范围包括成都市的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到2014年,全市14个城郊区(市、县)80%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2015年,全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要求,基本形成城乡环保一体化均衡发展优势。
据介绍,规划将成都所辖区域划分成3个一级生态功能区、8个二级功能分区、34个三级功能分区,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为重点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
“将来,成都周边将被一片绿色屏障包围,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生态、安全。”周来东介绍,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规划提出依托山体、河流等自然区域,构建 “两带”、“一环”、“六廊”、“十河”、“多节点”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这些生态网络包括南北走向的龙门山—邛崃山脉和龙泉山脉生态结构控制区、中心城市的8块景观生态绿地、高速公路生态廊道、10条河流组成的生态走廊,以及广泛存在于市域范围内的小型生态绿地、公园、湿地等生物迁徙栖息地。
[背景]
5区县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
成都市建设生态市的规划早在2007年就已经启动,2008年专家就对《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5·12”特大地震后,鉴于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对《规划》进行了修订,成都市政府去年12月30日正式下文颁布实施。
目前,成都市11个区(市、县)已完成《生态区(市、县)建设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首批创建的郫县、温江、双流、蒲江、青白江5个区县通过了验收,成为省级生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