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三权

旗下栏目:

万源民俗风情放异彩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王永明 发布时间:2010-01-12
摘要:万源市委宣传部:王永明 4065 平方公里的四川万源市,却有着三种风格的民俗。一是官渡、旧院、白沙等地与达州及重庆部分地区很接近的巴人后裔习俗;二是河口、草坝、竹峪等地与通江、平昌等相近的风俗;三是东北部的大竹河与湖北土家族接近但又具有强烈个性
  

万源市委宣传部:王永明

 

4065平方公里的四川万源市,却有着三种风格的民俗。一是官渡、旧院、白沙等地与达州及重庆部分地区很接近的巴人后裔习俗;二是河口、草坝、竹峪等地与通江、平昌等相近的风俗;三是东北部的大竹河与湖北土家族接近但又具有强烈个性的大巴山民俗。

  在大巴山深处的大竹河山乡中,盛行一种声情并茂、粗犷有力,唱山歌与敲打乐紧密结合,功利性和娱乐性有机统一的民间文化——薅草锣鼓(又称薅秧锣鼓)。每年夏季火焰赤日下,农活繁忙,一支支薅草锣鼓队,应运而生,由能歌善辩的人领唱,手击锣鼓,高昂的山歌此起彼落,震荡山谷,四野回应,气势磅礴。演唱者用生动诙谐、幽默风趣的唱词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人们的上进精神,在劳动中消除疲劳,忘了炎热,忘了烦恼。

  薅草锣鼓既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娱乐形式,又是加快薅草进度的一种手段,任河流域每年在除苞谷草的大忙季节,都要举行。大竹河茶区每年在农茶逗工之时,多有农户联合“打锣鼓薅草”。锣鼓班子一般二至三人,歌手、锣手、鼓手各一人。1949年前,薅草锣鼓开始,有“端公”安神,“立五门”,薅草班子上场,薅草人摆成一字长蛇阵,歌毕开始薅草,边锄边唱,乐以忘累。

  1949年后,取消了“端公安神”、“立五门”这一套。薅完这山明朝又去薅那山,锣鼓班子成了定型组织。除专业歌手外,会唱民歌的,均可接唱。歌词除历史故事、山歌外,还可根据情景即兴创作,丰富多彩。

  大巴山里的人家,堂屋里一般都有一口火塘。火塘正中,从屋梁上悬下一根晃悠悠的竹绳,绳的前端系着挂锅罐的铁钩,当地叫“火担钩”。火塘是山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春、夏、秋三季,火塘只用于煮饭;到了冬季,特别是农历冬月下旬,山里人开始杀年猪,火塘上方便多了一道“风景”,肥嘟嘟的猪肉在轻烟中慢慢熏着,肉香扑鼻。火塘还是大巴山人家里的“议事中心”,家里家外许多事情都是在火塘边敲定的。冬季山里人相对清闲些,邻里、亲戚间有了纠纷或误会,他们也便借助火塘聚会来解决。

  在川渝陕交界处的大巴山农村,至今还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婚俗。年轻人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得请个媒人,从订婚到结婚完全按传统的婚俗程序办事。

  如果男孩或女孩(包括他们的父母)看中了某一个人,就会托个双方信得过的亲友或惯于牵线搭桥的人去提亲,当地称之为“作媒”。在媒人的安排下,双方先是不经意地“看人”。若双方满意,就将“看人户”,多为女方到男方家,就其家庭人口及其构成、经济状况、环境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此后男方馈赠礼品,若女方接受,则表示“人户”看起了。之后双方还通过媒人约定一个日期“打褶子”,即男方为女方从头到脚准备一身穿戴。通过“打褶子”后,这门亲事才算正式定下。定亲后,男女双方逢年过节带上礼物相互走访。

  到了法定婚龄,双方便去办理结婚证,并择吉日办婚事。结婚时,男方要为女方准备6套以上衣服和2块“礼吊子”(猪肉),女方则准备箱柜桌凳及其床上用品等嫁妆。结婚当天,男方请年轻力壮的男子带上抬嫁妆的用具,抬上衣服和“礼吊子”,且随行有乐队。接亲队伍到女方家,女方有“送亲”队,俗称“送亲客”。出嫁,俗称“发亲”。发亲时,新娘一一拜过双亲、歌嫂,以示感谢养育之恩,由其兄(或堂兄)从屋内背到院坝,然后新娘由送亲客和接亲客陪伴上路。新娘到达男方门外,由接亲客牵入堂屋,举行结婚仪式,俗称“拜堂”,随后,新娘新郎入洞房。结婚第二天,男方将一件衣服、一块猪头赠予媒人,俗称“谢媒”。第三天,新婚夫妇便带上礼品回娘家,叫“回门”。

    神奇的“万宝之源”,迷人的“万水之源”。这里悠久的历史,宜人的气候,纯朴的民风,美不胜收的人文、自然景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奥妙。热情好客的万源人民,更是真诚地期望着各地宾朋到万源观光旅游,投资开发万源热土,使万源这颗大巴山明珠大放异彩。

 

 编缉:张俊逸

责任编辑:王永明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