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旧城改造重头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成都市建委牵头,房管、国土、规划等部门的配合下,到目前为止,成都市今年共完成投资43.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5年完成12个“城中村”改造
为了尽快改善中心城区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成都市全面启动了中心城区12个城中村片区的改造建设,计划在5年内即2012年前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
据了解,列入成都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的片区有琉璃场、文家场、黄田坝、百仁、土桥、天回、簇桥、金花、机投、青龙场、龙潭寺、赖家店共12个场镇,这些场镇均位于城郊结合部,涉及改造范围13.08平方公里,改造范围内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上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集体土地上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总户数约19405户,总人口约12.7万人。
整个城中村改造以后,将形成怎样的面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居住环境要改善,生活配套也要“升级”,城中村改造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绿地按照规划建设完成,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配套落实到位。
今年完成投资43.2亿元
两年来,成都市城中心城区12个城中村改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去年,12个城中村完成投资57.64亿元,拆迁各类建筑物面积309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总量的47%,拆迁户数10443户,开工建设安置房面积75.3万平方米,外购安置房面积111.9万平方米,共整理出土地5736亩,实现了城中村改造的良好开局。
今年,成都市继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年目标为完成30亿元投资,拆迁200万平方米。截至12月9日,已完成投资43.2亿元,拆迁各类建筑196万平方米,一批道路、小学、中学、市场、安置房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经建成并验收交付使用,全面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
据了解,目前,12个城中村改造已成为了我市城市建设的热点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城市形象亮点。下一步,成都市还将在完善配套服务上下工夫,让城中村的百姓,通过此轮改造,能够使居住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