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会议研究支持革命老区巴中建设发展,决定对巴中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青山一点横云破,满眼尽是春消息。作为首期试点县(区),巴州区从今年至2011年三年间,将对涉及9000多户、近4万人的23个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式扶贫,并推出目标为户达“五个一”、项目区实现“六个一”、村达“十个有”的“5610工程”。
“5610模式”的催生
针对全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现实,巴州区总结多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深入调研,广纳民意,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扶谁”、“谁扶”,“扶什么”、“怎样扶”等问题,实现连片大开发、资金大整合、社会大参与,“5610”扶贫开发模式应运而生。
“5610工程”着眼农户和贫困村的实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稳步实施。具体为:户达“五个一”,即1个增收项目、1名致富能手、1套用水设施、1套沼气设施、1幢生态家园;项目区实现“六个一”,即受益农户1万户、脱贫致富1万人、新建干鲜果基地1万亩、新建蔬菜药材基地1万亩、年出栏生猪10万头、人均年增收1000元;村达“十个有”,即有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有主导产业、有通村水泥路、有电力通讯设施、有村级活动阵地、有村小学校、有村级卫生室、有农家店、有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有脱贫致富的扶贫机制。
“输血”升级为“造血”
“5610工程”提高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产业入手,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保证了“输血”,而且更加注重“造血”。
近日,恩阳镇合治寨村村民张国玉忙得不亦乐乎,他既要忙于柑橘园的前期规划,又要清理自己的鱼塘,还要筹建“农家乐”。“过去最好的年景收入仅为2000元。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我准备一边发展种植,一边发展养殖,再在旅游观光上下功夫,人均年增收1000元是没问题的。”张国玉给记者算起了细账。
为保证扶贫作用的持续发挥,恩阳镇在实施连片扶贫项目过程中,重点打造产业园区建设这一脱贫致富的“造血”工程。目前,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已招引业主11家,包括水果、食用菌、大棚蔬菜种植及肉牛、生猪、水产养殖。
在产业培育上,巴州区重点打造“柏梓山柑橘园、中山寨核桃园、踏泥桥新品种培育展示园”,着力建设“上八庙、和平、九镇、渔溪、青木、司城”示范片,全力建好“上八庙——九镇——渔溪——青木——司城”环线产业带。
“一盘菜”到“一桌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