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产业并举。记者昨日从召开的市委林业工作会议上获悉,成都将一手抓“生态”,重拳出击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通过灾后植被恢复、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等工程,让成都到201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38%;一手抓“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木竹加工业、经济林果种植加工业、三木药材种植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五大产业,让成都林业总产值在2015年突破500亿元。
抓生态
发展林业重点工程
据了解,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灾后生态恢复重建,成为下一步成都林业发展的着力点。目前,成都已经完成了《成都市林业生态环境修复专项规划》,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要将生态系统修复、林业生产保护能力、自然保护区及大熊猫栖息地恢复、林业基础设施修复纳入当地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全市力争在明年9月前基本完成林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重建,2012年前实现全市受灾植被有效恢复。
目前龙泉山脉地区涉及的双流、青白江、新津、龙泉驿、金堂、新都6区县森林覆盖率仅为30.8%,比全市低6个百分点,且区域内森林生态十分脆弱。为彻底“改头换面”,成都今年全面启动了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新增森林覆盖面积40万亩,使东部六区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4%,初步建成龙泉山脉绿色屏障。据悉,今年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的6万亩新造林任务已完成近9成。
成都还将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目前,成都有近50万亩低产低效林,将有序实施更替改造,允许优先使用主伐限额和更新采伐限额,同时对低产低效杂竹采伐取消限额管理,最终通过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得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抓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5大产业
林业产业发展成为又一大“增长极”,如何打好“产业牌”成都也已有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做出品牌,做出特色。下一步,成都将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布局规划,重拳出击生态旅游业、木竹加工业、经济林果种植加工业、三木药材种植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五大产业。具体说,邛崃山脉涉及的五县(市)要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邛崃、双流、蒲江等县(市)要加强木竹资源培育,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金堂、龙泉驿等东部区(县)要结合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植加工业;都江堰、彭州、大邑县等县(市)要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三木药材种植加工业;新都、崇州等区(市)要依托现有基础,进一步做大家具制造业;中心城区及周边要集中打造林权、林副产品的交易和物流平台,形成链接二、三圈层强大的商贸网络。 (记者 李凌翌)
编缉:吴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