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本专刊今日起推出“品牌·市场沙龙”专栏,不定期刊出。所谓沙龙文章,“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又无所拘束、畅所欲言之意也。千字左右篇幅,或宏论,或细语,或慷慨陈词,或娓娓而谈,评说品牌之道,俯拾市场得失,给人以启示沉思。欢迎惠赐稿件。 余向东 笔者一位多年不联系的故交,近期又热络起来,他感叹曰:“二十年过去,你的电话号码居然没变,这是一种诚信的象征。”这个话,让我想起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联想到品牌概念。 一般来说,初次见面,您贵姓?在哪里高就?递个名片,扫个微信,就算存档、纳入朋友圈了。至于将来能否成为朋友,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喜欢一种农产品,何尝不是如此呢,第一次入口感觉爽爽的,第二次、第三次消费还是那个味道,这就能结下缘分。许许多多响当当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就是时间检验、众人抬举的结果。 每一株农作物,每一粒果实,采自然之精华,都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从种到收,从田头到餐桌,带着劳动者的体温。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仅表达了明心见性、参透人生的佛系理念,本来也是活生生的现实。 人有人名,菜有菜名;人有人品,菜有菜品。即便一颗大白菜,也是有身份证的。每当读到“北宋呼家将、南宋岳家军,个个都是车轴汉子,上马旋转如飞”“东北齐刷刷的玉米地,像是接受检阅的仪仗队”“韩国泡菜原料短缺,山东优质大白菜大量出口”这样的句子,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或者就近消费、小范围流通,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可以忽视品牌。那么随着现代社会消费半径扩大,尤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对农产品的身份认证、对产地的追溯,对品牌的挑剔、选择,显得重要起来。 消费者要吃得放心安心,首先要吃得明白。现阶段,市场上的地摊货,五块钱一堆的买卖,也还有得做;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年也总在百分之九十几。然而,在身份混杂、市场潮涌的情形下,敢于亮出身份者,有如脱颖而出的英雄好汉。真正卖得上好价钱,尤其是论个卖的精品,往往因为品牌价值,以及品牌背后的质量保证。 不可否认,真正为每一件农产品、为每一颗大白菜“办理身份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量大分散、天文数字的农产品,彻底实名制比较困难;二是市场上鱼龙混杂、贴牌与贩卖假证者众多,防不胜防。市面出售的“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往往比实际产量高出若干倍。 路要一步一步走,趋势却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端上餐桌的农产品,已经像工业品一样有产地标签、说明书,身份信息齐全。 在信息化时代,为大白菜“办理身份证”已经不显麻烦。许多超市、电商、专卖店,以及认领订购、体验式农场、休闲农庄、现场采摘等等,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身份,已经搞得明明白白。同样在信息时代,人言可畏,搞不好积毁销骨、众口铄金,砸了牌子,也很容易。 农业生产需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建立在爱惜土地、珍视环境基础之上,更立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感恩与敬畏之心。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提出更高要求;质量与品牌,靠产出来、管出来、树起来,靠各个环节的自觉与诚信,当然也靠营销手段。 一颗大白菜,不管是否拥有身份证、是否已经贴上标签或品牌,都应该在乎自己的品质和声誉;换句话说,大白菜背后的所有参与者,应该共同守住责任与德道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