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气温逐渐回暖,春耕工作由南向北依次开展。不过很多农民对于今年春耕的热情却没以往那么高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就是因为种地的成本太高了,有些承受不了!
现在农民种地感觉越来越不挣钱了,不仅农药、化肥、种子、机动费年年涨,就连油价也不省心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怎样做才能真正让种粮人有钱赚?怎样才能让真正的农民去种田?
中央财政2021年、2022年分别下达200亿元、4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目的就是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农资供应能满足春耕需求,主要化肥品种供应稳定。不过,化肥价格仍高于常年水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扶持稳收益,“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粮食安全:明确今年中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求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合理确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按照中央的要求,政府会继续支持粮食生产。今年的主粮收购价格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将会持续上调最低价格,并将适当调整。202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29元和131元。2023年国家公布的三等冬小麦市场最低收购价是1.17元一斤,比2022年三等小麦市场最低收购价1.15元一斤,上涨了2分。
2022年秋季大豆上市以来,受大豆扩种增产、下游消费偏弱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收购价高开低走,东北部分主产区大豆价格下跌较多、销售压力加大。如果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种植大豆就没账可算,尽管大豆种植补贴远远高于玉米,但从玉米和大豆的比较效益上看,大豆的总体效益仍然不如玉米。
无论是今年的一号文件,还是多个重要会议场合,多次提及继续扩种大豆,并且明确提出,2023年要确保大豆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要完成这个目标,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种大豆要有利润,二是种大豆的收益要高于或者说至少不能低于玉米。
吉林省则是在2月下旬发布了2023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大豆生产支持力度。原则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要高于玉米生产者补220元左右,中高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要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320元左右.
近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安排,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黑龙江、内蒙古两个大豆主产区启动新增2022年产国产大豆收购计划。3月9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在两省区多个直属库开始挂牌收购国产大豆,其中海伦直属库、讷河直属库、呼伦贝尔直属库等库点新季国产大豆收购价每斤2.775元(国标三等,不限蛋白含量),比此前每斤提高5分钱左右。
在今年的两会上,针对国产大豆价格低迷,种植户种粮热情度降低的问题,来自大豆主产区的人大代表献计献策,畅谈己见。基于当前大豆市场价格较低,影响农户生产积极性。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高向秋建议,在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建设上给予政策扶持。建议加大米豆轮作补贴和产豆大县奖励力度,将大豆生产者补贴额度提高到450元~500元/亩,激发种植积极性。在收购政策上给予扶持,实行大豆最低保护价在3元以上。
黑龙江的另一位人大代表高春艳建议:国家继续实施大豆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由现行黑龙江省2021年和2022年的亩补贴248元提高至400元以上。国家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实行全部种植者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并加大保费的国家支持力度,国家补贴由2022年45%提高至60%以上。保持和提高生产者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和可行性,使大豆生产者通过政策增收,解决大豆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史洪斌表示:国家层面通过宏观调控手段,缩小大豆、玉米收益差距,同时,增加种植者补贴,全面保障一定种植利润,且要在每年九、十月份公布次年的补贴政策,以保证政策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各种农资都涨价,这也让许多种植户感慨,粮食价格的上涨速度总是跟不上投入这些农资价格上涨的速度。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国家对于部分一直都是有管控的,也希望农民能增加收入,但希望国家加大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这才能更好的保证粮食安全,才能真真正正的把老百姓的饭碗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