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关注

旗下栏目: 关注 导购 行情 五洲

“80后”最年青村支书陈小民兑现修路承诺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04
摘要:大邑县沙渠镇双碾村 9 社有条直通蔡场的社道,这条路原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曾令居住在此的村民伤透了心,路经此地的群众也是苦不堪言。去年底 “ 80 后” 23 岁的大学生陈小民经公推直选,当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县最年青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给大伙
  

大邑县沙渠镇双碾村9社有条直通蔡场的社道,这条路原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曾令居住在此的村民伤透了心,路经此地的群众也是苦不堪言。去年底 “80后”23岁的大学生陈小民经公推直选,当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县最年青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给大伙儿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时隔半年,陈小民的承诺兑现了吗?那条村民们一直惦记着的路修通了吗?昨日,当记者再次来到该村提及此路时,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因为这条路早已变成了一条标准的水泥路,陈小民实现了许下的诺言——终于修通了村民们企盼多年的路。

村里的熊婆婆高兴地拉着记者到这条路上转了转,走在上面感觉既平整又舒坦,一路上不时地传来村民们爽朗的笑声和对陈小民的夸奖声。

 

瞒着父母捐3000元工资

 

“要不是陈书记,这条路根本修不好。”村民何志良对陈小民充满了感激。而说起修路,陈小民满腹辛酸。

初生牛犊不怕虎,陈小民亦如此。当他向村民许下诺言时,困难接踵而至,而最大的困难就是修路缺乏资金。在上次的采访中,他曾告诉记者,如果争取不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就准备回家向下岗的父母求助,用工资贷款或是向亲友借钱也要修路。

言必信、行必果。为了修路,他三天两头找镇领导班子求助,一次次汇报村民想修路的迫切愿望和自己想帮村民修路的决心:全村250人,每人80元,短时间内,村民筹齐了2万元;我还准备找村上有能力的人赞助修路……其实不是该镇不支持修路,而是镇上也很困难,陈小民心里无比着急,那段时间,他为筹钱修路,吃不下、睡不着,整天都想着如何才能说服镇领导班子,争取上级支持,共同出力修路。在多次找领导无果后,陈小民决定先瞒着父母,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000元工资赞助修路,镇领导被陈小民执著的精神所打动,决定再困难也要先帮村里修通这条路再说。陈小民也被感动了,修路的信念在他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老党员慷慨赞助5万元

 

虽说有了镇上的支持,但离陈小民及村委会多次测算需用20万元的成本还差一部分,怎么办?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松劲吧?

办法总比困难多。陈小民想到村上原9社社长刘宪文的两个儿子分别在上海办有企业,家里比较富裕,能不能找他赞助?村委会成员都表示希望不大。或许是“80后”特有的冲劲,陈小民义无反顾地决定试试。当他多次找到刘宪文,向他讲述了修路的初衷。可令陈小民没想到的是,刘宪文怎么也不愿意赞助。不仅是刘宪文不愿意,陈小民先后找了好多人,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们也都不愿意,大伙儿送给陈小民一个字“傻”。此时的陈小民才知道什么叫孤立无援。

就在陈小民感到无助之际,突然出现了转机。原来刘宪文并非不愿意赞助修路,其实能修通这条路也是他多年的心愿,而是他担心陈小民这样的“80后”不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以为陈小民只是“作秀”而已。陈小民多次登门拜访,也逐渐打动了刘宪文,等陈小民走后,他悄悄地到村民中间调查,看看陈小民是不是真的想帮大伙儿修路,当刘宪文得知陈小民是铁了心要修通这条路时,刘宪文感动了,慷慨地拿出5万元赞助修路。

 

路终于修好了

 

310,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修路的钱终于筹齐了。当修路的机器和设备开到村里,大伙兴奋坏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开挖路基,老人们落泪了,李大爷说,盼了好多年的路终于开始修了;小孩子笑了,都说以后不用走泥巴路了。在施工现场,他们久久不愿离去……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