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拉曲长 王永春 去年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其列入“十大惠民行动”、“八大民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深入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06元,同比增加277元,增长15.15%。 饮水工程解民渴 峨边地处小凉山区,是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高山低洼河谷型地貌,境内崇山峻岭、山高谷低、沟壑纵横。“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长期以来,吃水难是困绕彝汉群众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峨边加大投入,大力解决饮水难问题。仅去年9月以来,投资374万元,完成财政投入290万元,县级配套84万元。在水资源费中安排276万元解决缺水突出的村,在新林镇楠木村、麻柳村、勒乌乡祖马村等新建工程16处,兴建蓄水池67口,容积1067m3。安装管道286km,完成土石方4.2万m3、砼0.3万m3。解决农村人口9500人的安全饮水。今年初,峨边遭遇罕见雪灾,造成峨边饮水管道损坏250余千米,带来4万余人饮水困难。峨边投入87万元,及时修复了蓄水池、饮水管道,让群众用上了放心水。 堤防建设保平安 峨边地处山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为减少灾害损失,保护彝汉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峨边狠抓堤防建设,为企业和村民构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2007年11月,设计规划了万坪乡约嘎村防洪墙和黑竹沟镇政府旁的排洪沟工程,在2008年3月实施,两处工程投资资金6.2万元,彻底消除了约嘎村3户12人的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近20亩耕地;及保护了黑竹沟镇政府办公楼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保护固定资产100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马嘶溪位于大渡河边,是峨边一个工业集中区,企业年年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到汛期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为消除隐患,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2007年11月,由企业自主投资380余万元,新建堤防330余米。彻底消除历年来威胁当地住户和企业的洪灾隐患,保护企业2个,当地住户200余人,固定资产6000多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投资7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大堡毡条沟防洪墙工程。消除23户101人的安全隐患和保护粮田100余亩,保护固定资产100多万元。投资19万元,完成大堡汽车站排洪沟工程,该工程的竣工,既完善了街道附属工程,又保护基本农田80余亩,受益人口200余人。投资9.9万元,完成大堡双溪防洪墙工程,消除5户23人的安全隐患,保护固定资产40多万元。 由于杨村电站修建取水坝,水位上升及林河公司修建厂房,严重影响九家村安全,村民反映强烈,防汛指挥部对2家企业进行了多次协调,由企业自主投资近300万元,修建鹅颈项电站抢险堤防工程。工程于2008年5月1日动工修建,7月初已完工,该工程保护当地住户5户20人和企业2个,耕地50余亩,固定资产1000万元。 水土保持换新貌 切实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 km2,投入资金35万元,主要完成夏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4km2,投入资金3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6万元。坡改梯0.6公顷;经果林3.6公顷;水保林3公顷;保土耕作12公顷;封禁治理404.8公顷;种草6公顷。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处,蓄水池3口,山坪塘1口,沉砂凼5口,新建渠道1500米。通过治理,夏家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得以有效控制,20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200万元,拦蓄地表径流,增加蓄水量64万m3;拦沙固土,减少泥沙流失0.61万吨。年均增产粮食3.84万公斤,折资3.84万元;节省劳动力2.1万个,折资39.14万元,年人均增收900元,为治理区群众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库整治助春耕 夏家沟水库是该县唯一的一座小(二)型水库,也是全省海拔最高的水库,位于峨边县城东部,高悬于县城之上。为消除病险隐患,去年底投入33万余元,对该水库进行整治。共开挖土石方1800余立方米,浆砌石120余立方米,回填夯实土石300立方米,对1500米帷幕进行了灌浆防渗,并更换了节制闸设施。该工程的完工,既消除了城区隐患,又为水库所在的沙坪镇5个村2500余亩水田、核桃坪工业区和春耕用水提供了保障。 还投入230余万元进行农网改造,完成高压线5.22公里,低压线114.67公里建设,灯光照亮了彝乡山寨,让大山中的彝汉群众不仅获得了光明,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编辑: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