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关注

旗下栏目: 关注 导购 行情 五洲

“羊经理”的羊故事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孟勇 发布时间:2008-07-28
摘要:“羊经理”的羊故事 —记南江县新民乡养羊大户杨金李 孟勇 近日,笔者来到四川省南江县新民乡罐坝村六组采访一位叫杨金李的年轻农民,他今年7月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黄羊发展先进个人”。在去羊场途中,车里的老乡议论起杨金李,热闹得很: “他学技术有恒心,还
  

“羊经理”的羊故事

—记南江县新民乡养羊大户杨金李

    孟勇

      近日,笔者来到四川省南江县新民乡罐坝村六组采访一位叫杨金李的年轻农民,他今年7月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黄羊发展先进个人”。在去羊场途中,车里的老乡议论起杨金李,热闹得很:

   “他学技术有恒心,还把师傅抬到家里教。”

    “他懂养羊会兽医,是个‘编外兽防站长’。”

    “他胆子大,把羊子卖到台湾去了,是名副其实的‘羊经理’。”

拜师做技术型农民

    十年前的杨金李并不富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牵回了两只羊喂养,当年就发展为10多只,收入近千元。尝到了养羊甜头的同时,他深感到养殖技术的贫乏,决定拜杨坝区老兽医冉东华为师。

    1995年春节,为方便学艺,杨金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冉老抬回家住下来,顿顿奉为座上客。他一边放羊一边勤奋学艺,硬是将师父一本《畜禽中医秘诀》一字不漏抄了下来。一年后,杨金李就学到了牲畜的防病治虫、阉割、接生等技术。

   “现在养羊没技术就等于没保障。”杨金李说,他每次进城都要逛书店。在他的案头堆放着一摞书本,《动物疫病防治》、《南江黄羊养殖技术》……不论哪本书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圈圈点点,还有几本厚厚的学习笔记,足足有一千多页。

     2003年杨金李家出栏黄羊560余只,纯收入6万元。今年,他又在山下投资4万元建起了可养1000多只黄羊的董家河羊场,“今年净赚8万元应该没问题!”

当好“编外兽防站长”

    新民乡山高路远,乡畜牧兽医站的兽医没一个留得住,杨金李便利用自己掌握的医术为乡亲们提供服务。

    今年4月20日一早,罐坝村五组徐世荣家的黄羊食物中毒,20只羊就死了10只。杨金李闻讯立即驾着摩托车前往,快到时不慎绊倒,他被重重地摔在了碎石路上,手上一寸多长的口子血流不止。黄羊是农民的“命根子”,杨金李不顾伤痛,仍然一瘸一拐地来到徐家,救活了剩下的10只羊子。徐世荣拉着他草草包扎的手感激地说:“今天全靠你呀,不是的话,我这辈子都还不完帐!”

    杨金李还利用开会、出诊、赶场等各种机会,向乡亲们讲授养羊技术,将自费印制的1200份技术资料免费送给乡亲们。

把黄羊卖到台湾去

    针对当地农民信息闭塞“卖羊难”和客户情况不熟“买羊难”的问题,杨金李又搞起了黄羊营销。他通过出诊等机会掌握全乡黄羊信息,知道哪儿的黄羊该卖了,哪儿的黄羊符合客户的要求。通过电话,他能把黄羊集中起来,为乡亲和客户省去了不少麻烦。

    2002年10月,深圳老板张湘通过杨金李在新民乡收购了50只20多斤重的羔羊,空运到台湾,使在本地仅卖150元一只的南江黄羊卖到1500元一只。做下了这次漂亮的买卖后,大家都叫杨金李为“羊经理”。

让家家户户发羊财

    新民乡山清水秀,是天然的好牧场,但仍有很多乡邻不懂得产业结构调整而守着“金娃娃”受穷。杨金李磨破嘴皮子向他们晓之以理。2000年,罐坝村六组的刘兴汉家庭困难,子女无钱上学,杨金李这样鼓励他发展黄羊:“家养十只羊,供娃上学堂;家养百只羊,一年盖楼房。”刘兴汉被他说动了,杨金李便主动给他跑来了“以羊还羊”项目,刘兴汉利用这20只“周转羊”,再加上杨金李的技术指导,今年已发展南江黄羊256只,前不久卖了105只,纯收入2万多元。

   谈及今后打算,杨金李说,他准备在县城开一家南江黄羊点杀馆,直接推销鲜羊肉。(南江县委宣传部 孟勇)

责任编辑:高寒

责任编辑:孟勇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