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关注

旗下栏目: 关注 导购 行情 五洲

四川苍溪“户办”模式探路农田水利建设

来源: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作者:宋仕新 发布时间:2008-07-04
摘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人均水资源仅1380立方米,是“十年九灾、十灾九旱”的川北老旱区。为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苍溪县创新建立了一套“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以社会资金和农民自我投入为主”的农田水利建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人均水资源仅1380立方米,是“十年九灾、十灾九旱”的川北老旱区。为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苍溪县创新建立了一套“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以社会资金和农民自我投入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出了新形势下贫困县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路子,初步解决了农村税改和取消“两工”后水利建设投入瓶颈问题,形成了“六个一”加“三配套”的户办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每户建设“六个一”
  以户为单元,建设一个年稳定收入5000元以上的水土保持经济园,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或荒山荒坡,实行坡改梯、零改整、薄改厚、瘦改肥,建设标准的果园、桑园、茶园、药园等经济园;建设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蓄水池,实现集雨节灌,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建设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建设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民居。“六个一”是户办工程的基础。
  户办工程“三配套”
  一是退改调与生态环境建设配套。苍溪县把水利建设与经济园建设紧密结合,根据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进行退耕还林,调整结构,规划经济园,形成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配套的良性循环。二是水利建设与路、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全县充分利用已有的3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8574口山平塘和乡村公路、机耕道等基础设施,通过渠系防渗和公路边沟建设,使中小水利工程与蓄水池通过渠系形成网络连接,并在有条件的高效农业园区推进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三是户办水利与庭院文化建设配套。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以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激发农民建设热情,推进户办水利工程建设。“三配套”是“六个一”的外延扩展,是户办工程内容的深化。
  财政投入强力引导
  一是财政补助引导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苍溪县发挥受益主体作用,逐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近两年,全县财政投入水利基础建设达5300万元,引导农户自主投入3.18亿元(含投工投料折资),新建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提灌站25处、蓄水池4400口、卫生井7120眼、集中供水站12处,整治病险水库28座,标改山平塘2400口,修建标准防渗渠385.5公里。二是整合财政资金集中建设。苍溪县将小型水利建设、红层找水、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整合打捆使用,围绕产业发展抓水源工程建设,围绕水源工程抓渠系和节水灌溉综合配套。去年共整合水利项目资金2837.16万元,建各类水利工程1000多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面1.02万亩。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就达400多万元,建各类人饮工程628处,解决了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民主管理农民自愿
  一是村规民约民主管理。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由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讨论制定村规民约,促使农户自觉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模式,通过“换工互助、多户联合、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事和跨村组联合办工程人力和资金紧缺的问题。去年,全县跨村组建水利工程1700多处。二是鼓励业主带头建。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鼓励农村大户当业主带头建设,回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以此带动众多农户兴建水利基础设施。
  激励政策落实兑现
  一是实行以奖代补。从2002年起,苍溪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并逐年增加,今年提高到300万元,直接奖励项目工程以及当年兴办户办水利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实行政策优惠。政府明文规定农户建卫生井、蓄水池的用工可抵“一事一议”的“两工”,还可享受1000至2000元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和一年的财政贴息补助。
  社会力量支持帮扶
  除农民和国家投入水利建设外,苍溪县还积极发动和争取社会各界对水利建设的支持。一是信贷投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户自建或联户建设小微型水利工程提供小额信贷。近两年共投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信贷资金1700万元。二是部门帮扶。结合扶贫新村和示范新村建设,市县两级部门在支持农户的物资和现金中,用于水利建设的共计200多万元。三是对口支援。
  目前,这一被称为“苍溪经验”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模式,正在四川全省推广。

责任编辑:陆军

责任编辑:宋仕新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