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关注

旗下栏目: 关注 导购 行情 五洲

南江县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纪实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孟勇 发布时间:2008-06-24
摘要:本网讯( 孟勇 )“震灾损坏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广大党员干部要到灾区去,到灾区群众去,带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在南江的受灾村社,处处都能听到这样振奋人心的话语,都能看到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身影。连日来,南
  

本网讯(孟勇)“震灾损坏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广大党员干部要到灾区去,到灾区群众去,带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在南江的受灾村社,处处都能听到这样振奋人心的话语,都能看到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身影。连日来,南江县广大干群同心同德,协力奋战,掀起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热潮。

 

“自力更生,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621,在南江县赶场镇鹿角垭村灾民新村工地,人们挥汗如雨,砌砖的砌砖,上梁的上梁,紧张而有序。“我家房子全垮了,市委李仲彬书记亲自来看望我,镇政府帮我解决了临时住处和生活问题,还帮我规划新房,办理手续,筹措建材,用不了多久我全家就可以搬进新房了。”赶场镇鹿角垭村民袁会林深有感触地说。村民饶兴正忙着打基脚,准备修建新房子。“5.12地震让饶兴俊房屋垮塌2间。他说:“比我们灾情严重的地方还很多,让国家把救灾资金投放到那些地方去,我们自己想点办法早点把房子建起,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说到资金的问题,他乐观地表示,可以在亲戚朋友那里借点,自己再贷点。

 

一瞬间,家园毁了,生活完全变了……回忆遭受震灾时的情景,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的村民们至今尚存锥心之痛。这个村36户人家的房子被震垮。望着毁于一旦的家园,许多村民抱头痛哭。

 

江口村56岁的冉廷吉坐在他家所住的简易帐篷前,回忆起受灾时的惨状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党和政府的倾力支持,心情显得很激动:“要不是政府的关怀,我们只能去要饭了。遭灾后,县、镇领导天天都来看望我们,送米送油,连买菜的钱都发,我们这才渡过难关。”她还高兴地告诉笔者,目前村里36户灾民在政府帮助下从信用社贷了一些钱,现在大家都在抢时间建新房,9月底前全部可以搬进新居。

 

据了解,震灾造成南江县农村居民房屋受损229432,垮塌13531间,城镇居民房屋受损8189间,垮塌301间,11250人居无定所。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抽调1214名机关干部深入灾区,对所有倒房户、房屋受损户进行摸底造册,结合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拿出重建与维修规划,采取政府支持一点、自己筹一点、亲朋好友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南江县里还及时出台了灾后重建优惠政策,对灾民建房实行审批、规划、发放补助等“一条龙”服务,有效促进了灾民新居建设。

 

“只要有双手,我们就能把损失夺回来”

 

  “只要有双手,我们就能把损失夺回来。”南江县东榆镇文光村养兔大户王悦对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信心十足。“现在我把养殖场的废墟都已清除了,也消了毒。估计这批兔能赚八千多元,只要有钱,受灾的损失就能补回来。”当问到她现在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对灾后重建有没有信心时,王悦指着她新养的200多只种兔对我们说。在这次震灾中,王悦家的养殖场部分垮塌,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她已与仪陇一家公司签订协议,向公司领养了100多只种兔,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

   元潭乡字库村是蘑菇主产地。灾情过后,镇村干群奋起救灾,他们日夜赶工搭盖菇房,翻晒被浸湿的稻草,农技人员全力投入赶制菌种,确保10月初供应菇农投入生产。短短的十几天工夫,200万平方尺的菇房又重新“站”了起来,被晒干的稻草成垛成垛地堆置在田间、路边发酵,静静地等待着投产的时刻。元潭村等蔬菜生产基地,随处可以看到农技人员与农户们繁忙的身影,他们有的开沟、排水,有的施肥、喷药。和大家一道正在田里忙活的乡党委书记说:“我们指导群众对大春作物进行田管,增种小杂粮和蔬菜,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办已经在联系劳务输出,由乡政府牵头,近期将组织200多名灾民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弥补损失。”

  

责任编辑:孟勇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