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德明 余忠懿 )“以前在浙江务工,家里的田地一直荒废起,村上干部给我宣传了土地管理法,两年不种就要收回集体,所以,我与家人就回来把我荒弃的3.5亩地种上,希望今年有个好的收成”。日前,四川宜宾县永兴镇颜家村村民刘玉生告诉笔者。像老刘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今年永兴镇回来了2100人,该镇撂荒的3000亩土地实现流转并满栽插。 据永兴镇党委书记陈学明介绍,针对撂荒情况,永兴镇采取六大举措消除耕地撂荒。一是对现有撂荒耕地进行摸底造册;二是广泛宣传,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原则,广泛宣传《土地管理办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对撂荒土地的复耕列入了对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对撂荒耕地在查明真实原因的情况下,做好工作,限期复耕;五是对6月前未复耕的耕地根据政策取消以粮食直补为主的一切补贴,不得享受政府困难救济补助,补贴由复耕农户领取;六是凡是连续两年撂荒的耕地,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决议,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耕地,流转到有劳力、有技术、愿承包的种粮农户。 被誉为“川南藕乡”的宜宾县县永兴镇,共有耕地三万五千亩。该镇副镇长段炼荣透露,永兴镇撂荒的耕地在10%以上,现在农用物资涨价,灾害增多,种粮成本高,风险大,农户在信息获取,市场价格、病虫防治、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均处劣势,现在种粮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越来越多的农户不愿种粮,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率至少占40%,特别是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撂荒的耕地有增无减。 责任编辑:高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