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雄跃 任江
为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南部县大河镇通过开展“分类设岗、分岗创星”活动,以“岗”为平台,变无岗为有岗,让党员找准角色,明确“在哪里,做什么”;以“星”为标杆,变无向为有向,让党员找到目标,明确“怎么做,怎么样”,引导党员成为政治上的举旗人、致富上的引路人、管理上的能干人、生活上的文明人、稳定上的带头人,达到“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富起来”的连锁效应。
设岗:无职党员动起来
清明节前后,南部县大河镇罐垭村无职党员何润德可是忙够了,不管村上哪家烧香扫墓后,他都要亲自去看看火星是否熄灭。因为在无职党员“分类设岗、分岗创星”活动中,他申报的是安全维稳协管岗。他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我年纪活了一大把,党龄快满50年,没想到现在居然‘上岗’了,要是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年尾评不上‘星’,我这个党员还当得有啥面子嘛!”
2008年3月,大河镇结合村上实际情况,分四大类设置了10个岗位:思想政治类设政策法规宣传岗和文明新风倡导岗;“三务”监督类设党风廉政监督岗、村务管理议政岗和社情民意信息岗;社会事务类设爱心帮扶助困岗、村容整洁维护岗和安全维稳协管岗;经济发展类设科技致富示范岗和发展经济帮带岗,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起了大“舞台”。 不少党员深有感触的说:“以前是有劲使不出,现在有了岗位,再想像以前一样碌碌无为混日子可不行了。”目前,全镇230名党员纷纷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宣传富民惠民政策3140余人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27条,化解矛盾纠纷28起,帮带困难群众53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星:基层支部活起来
大河镇不但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还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求“一岗”创“五星”,每岗必创一颗“岗位星”和四颗“公共星”。评不上“岗位星”,就不能评“公共星”。“岗位星“的标准结合岗位特色,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公共星”围绕思想政治星、致富帮带星、热情服务星、开拓创新星四个方面进行争创,各支部也可结合实际,讨论形成有利于服务发展,体现特色的创星内容和标准。评星大会原则上安排在每年12月底进行,参评对象为全体党员和不少于党员总数1/2的群众代表,得赞成票达90%以上视为得星。获5星者为优秀,优先作为上级党组织表彰对象,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获3星者以下为不合格,个人制定整改措施,村支部指派专人与其结成“帮教对子“,督促整改落实。设岗、上岗、评星情况面向社会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在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同时,大河镇全面推行党内重大决策票决制、村级事务党员首议制,凡绝大多数党员有异议的,党内事项不得组织实施,党外事项暂缓提交村民大会表决。河镇罐垭村年近60的老党员黄天发听说村上要就是否启动1、3、5社的社道路建设和6、7社是否走水果发展的路子征求党员意见,提前两天就把几个老哥们约在一起,开起了“诸葛亮会”,为决策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许多村民深有感触的说:“党员一动起来,支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了”。
效应:群众口袋鼓起来
“分类设岗、分岗创星”活动激发了农村党员的创业热情,提高了农村党员“双带”积极性,一批文化水平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培育富民增收的长效产业,建设新农村中大显伸手,大胆创业,努力营造党员带头创家业,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罐垭村党员赵子高因种植葡萄而知名,自认领致富帮扶岗后,无偿为村民提供种植、储藏技术,使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470多亩,实现了“家家有果园”的目标。罐垭村村党支部书记何汉鹏不但自己租赁120亩土地种植特色水果,年纯收入达16万元。还相继带动了80多户农户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将罐垭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
责任编辑: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