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连续剧”或超期播放,投资“主旋律”应紧扣通胀 从农产品到化工品,从能源原材料到日常生活品,涨价之声此起彼伏,通胀预期日渐强化。在消费者眼里,买便宜货好像只是个传说;在生产者眼里,通胀挤压了微薄的利润;在投资者眼里,必须抓住机会,抢食通胀主题的饕餮盛宴;而在研究者看来,物价短期难以迅速回落,未来通胀形势可能超预期,资本市场的抗通胀板块仍将备受追捧。 ■ 消费者 降价难道只是传说 消费者是物价涨跌变化的直接感受者。今年以来CPI涨幅逐步升至3%以上,尤其是粮食、蔬菜、房租等价格上涨之声“此起彼伏”,让部分消费者担心,新一轮物价明显上涨的到来也许是板上钉钉。久违的抢购风又在一些地方重演,个别地方恐慌情绪滋生。 一些消费者反映,目前总体涨价感受尽管不如2007年那场猪肉“打头炮”的涨价风强烈,但似乎随时可能爆出新的“涨价先锋”。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以来衣着、通讯以及部分家庭设备用品价格“负增长”,但在产品换代以及提升消费档次的影响下,“买便宜货好像只是个传说”。 今天你“海囤”了吗 绿豆、大蒜、小麦、大豆、苹果、糖、药材、土豆、棉服……2010年,从春天到冬天,不断翻新的涨价品种令消费者目不暇接,仿佛一场超长连续剧持续上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价明显上涨往往是由食品价格带动,这次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0%,对当月物价涨幅的拉动超过了70%。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状况总体偏紧,易受到季节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恩格尔系数目前仍然较高,食品价格占CPI的总体权重为33%左右,其地位举足轻重。 具体而言,粮食、蔬菜价格的变动影响较为明显,对老百姓的“心理冲击”也最大。以大米为例,北京市新发地粮油批发市场的某商铺老板介绍,近年来粮食价格每年都会涨上一点,今年似乎更明显一些。“有的品牌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包装缩小了。像这种东北大米去年每袋60斤的价格是96块钱左右,今年改成了每袋58斤,价格是105块钱。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拖着车来买,多的时候要排队。” 而超市中的粮食价格明显要贵上一些。在北京马连道家乐福超市,今年新上市的20斤包装的大米,价格普遍在50元左右,不少消费者明显感受到了价格变化。在食用油柜台,一些相对便宜的油已售罄缺货。“与粮食相比,油毕竟好放。如果预计未来涨价,老百姓买油可以多买一些,目前很多顾客都是每次两三桶地买。每添一次货一上午就卖完。”该柜台售货员介绍,“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今天你‘海囤’了吗?”
上一篇:多省市强行撤村圈地扩大土地财政 频道精选
![]() 浏览次数:195次 河北:“订单育苗”助脱贫
浏览:195次 年关将至,习近平总书记这20句反"四风"硬话要浏览:193次 2018改革发展红利如何释放?这些民生红包请收下浏览:190次 河北阜城:法律顾问送法进乡村浏览:189次 河北曲周:专业化育苗促增收浏览:187次 汪洋:深入开展扶贫调研 以政策精准促工作精准浏览:183次 “三权到人”改革打通农村发展“任督二脉”浏览:182次 整治村霸要从打掉保护伞做起浏览:179次 谨防贫困生资助政策走偏变形浏览:176次 最火资讯
|